工商管理的论文14篇(第17页)
108 次下载 25 页 45419 字【 字体:大 中 小 】
2.2注重高校工商管理学科科学教育的改革
培养创新型、复合型的高级管理人才,需要科学教育。当前,国内高校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教育已经开始向国外高校借鉴经验,来对国内高校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的科学教育进行深入的改革。部分高校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在第一学期统一接受科学教育,第一学期后,根据考研成绩和综合情况,采取学院、学生双向选择的方式安排专业,规定必修课学分和选修课学分,形成自由选课制,这种改革为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搭建了更广阔的平台,提升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未来全面深化教育改革探索中,我们要不断努力正确处理好科学教育、“文化普及”专业教育的关系,完善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的课程体系,突出科学教育改革。
2.3高度重视高校工商管理学科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
目前,我国许多高校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教师课堂教学模式存在一言堂、未抛砖引玉、教授权威等等问题,导致了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教师人才流失、创新能力不足、整体素质良莠不齐等严重后果。要建立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的双重体系,同时,实施严格教师准入制度,来促进高校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此同时,为了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必须破除传统教育观念,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伦理道德、分析能力、实践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创新精神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师生之间保持民主、平等、尊重的关系,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提升创新能力,营造、民主、宽松的研究环境,使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在良好的学术氛围中,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同时激发学生独立思考,以促进和激励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为主导,一贯尊重并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积极探索并实施培养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大学课堂教学模式。
2.4加强高校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科研实践的改革
高校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升离不开课内理论知识的传授、更离不开课外严格的科研实践,近年来,为了促进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升,我国高校对工商管理研究生实习基地不断重视。但是国内高校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通过校外实习获得的提高并不明显。因为我国高校与企业单位建立合作关系的形式比较单一,同时,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到企业工作、学习的时间较短。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综合性大学的校外实习基地建设,通过交流、切磋、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依靠企业教育培训部门,开设专业技术课程和讲座,同时,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办法,有效保障校外实习基地在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杨亦民罗少文单位:湖南农业大学商学院
关于工商管理的论文11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强调“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求针对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了明确的改革要求。由此,高校探索新的创新机制与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意识的人才,是现阶段高等学校面临的战略任务。而目前在全国的本科专业中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缺乏特色,构建出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创新直接关系到否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受到社会欢迎。
一、评价指标的构建
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是整个创新能力评价工作的核心和评价目标实现的关键。本文通过利用数据库和大量书籍、杂志、网站等资源,查阅了国内外有关学术文献及资料,收集了一系列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接下来又通过专家访谈和查阅相关资料,首先确定了四个基本维度,并将以上指标进行分类整理,保证指标之间的相互关联和逻辑联系。由此确定了以创新学习能力、创新知识基础、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技能四个基本维度作为一级指标,以指标统计中出现频率超过5次的创新思维等28个指标作为二级指标的三级评价体系,初步构建了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各指标分析如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