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论文范文 > 正文

浅析实现小学数学三维目标整合的有效教学策略的思考论文(第2页)

本文共计3690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3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有效教学的理念或策略以“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认为“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可见,教学效益不同于生产效益,它不是取决于教师教学内容的多少;而是取决于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

  由此可见,三维教学目标的指向与有效教学策略的指向是相同的,都是以最大化地促进人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只有实现了三维教学目标的整合,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的发展,才能体现数学学科的价值和意义。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必须从三维目标出发,在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实现三维目标有效地整合,才能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品德、智力及非智力因素等方面都有一个平衡的发展。

四、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的特点

  在有效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当今小学数学课堂学习方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已经从关注教师的行为方式转向关注学生的行为方式,越来越重视教师的行为模式与期望学生产生的行为模式之间的相关程度,因而也就越来越关注构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的基本要素。根据新课程三维教学目标的要求,我们可以将这些要素分为三个方面:

  (1)过程的基本要素。这主要反映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一种经历性的目标,主要表现在“主动参与”、“亲身实践”、“数学体验”等方面。

  (2)行为的基本要素。这主要反映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一种形成性的目标,主要表现在“思考”、“探究”、“合作分享”以及“解决问题”等方面。

  (3)情感的基本要素。这主要反映的也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一种形成性的目标,主要表现在“好奇心、求知欲的培养”、“克服困难,勇于探索”、“创新”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等方面。

  在这种前提下所建构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往往都会呈现出一下几个特点。

  (一)以情境呈现任务

  首先,在构建教学策略时,教师应关注的是,对学生来说,抽象的符号、单调的公式、生疏的概念、晦涩的命题所组织起来的材料并不容易驱动他们参与数学学习、学生所需要的是一个个他们能够尝试完成的任务;其次,教师应该注意到,所谓的“任务”,应该是那些儿童所关注的或感兴趣的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最后,教师应关注的是,这些问题将如何被创设成一个个适当的问题情境,并将这些问题情境以恰当的方式呈现给学生。

  弗赖登塔尔认为,丰富的情境可以包括:(1)场所(location),一个有意义的情境的堆积,可以被独立处理,也可以彼此之间有联系。(2)故事(story),它是连接不断的,它可以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也可以是一个经典的或虚构的特别例子。(3)设计(project),即被创造的现实。(4)主题(theme),一个与现实带有多种联系的数学定向的学科分支,如飞行等。(5)剪辑(clippings),主要从各种媒体中剪辑,它往往包括含有大量有意义的或无意义的数字与信息。

  (二)以任务驱动探索

  对学生来说,需要通过自己的探索去尝试解决的问题。因此,他们的学习不是模仿教师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不是去记概念,背公式,做习题,而是要完成一系列探索性的,并需要设法通过自己的尝试而获得问题解决的任务。

  直接比较两个物体的长短——呈现无法直接比较的情境——各自设法去寻找一个标准的长度去分别度量——被度量物体的长度不是标准的长度的整数倍或在表达上发生困难——需要构建一个共同的标准长度单位……

  这样的教学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使学生在不断地探索性和尝试性问题解决过程中,体验到“尺”的意义,理解标准长度的价值。

  (三)以探索组织学习

  抓住了任务驱动学习的本质特征,那么,不管是什么样的教学策略,都会采用“主动学习”为学习的主要脉络来组织教学。在这里,“探索”是一个有价值的行为,而“主动”则是保证学生是一个学习主体的一个条件限制。

  例如,以主动探索为主线的“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的课堂学习中,教师就会通过设计若干由学生自己尝试操作并概括出圆锥体积的计算规律的数学活动来组织,而不会见简单地通过自己的演示来向学生呈现某种结论的方法来组织。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