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程基础实验课程实践研究
本文共计3989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4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机械工程基础实验课程实践研究
文章分析了《机械控制工程基础》课程实践教学的现状,介绍了基于LabVIEW软件平台开发的机械控制虚拟实验系统以及在动态教学中的应用。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相关内容的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摘要:“
机械工程基础实验”课程通过一个典型机械零件、一个典型机械部件和一个典型的机电产品分别进行工程材料热处理及应变测量实验、机械部件的技术测量、产品质量检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经过“机械工程基础实验”课程的研究与实践,阐述机械类应用型本科院校设置该门课程的必要性,突出该门课程的特色,并付诸实践,从而分析开设这门课程的效果。
关键词:
机械工程;基础实验;研究;实践
“机械工程基础实验”课程的研究是教育部立项项目“面向21世纪高等工程教育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中的子项目“工程制图与机械基础系列课程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21世纪初我国高职高专学校教学改革成果之一。由笔者主编、主审并实施教学的“机械工程基础实验”教材已经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近年来,围绕这门课程笔者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有一定的体会。为了贯彻改革成果,将这一成果推广到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中,有必要将相关的体会和经验介绍给广大教师,最终使学生受益。
一、“机械工程基础实验”课程设置的必要性
1.1为搞好高等工程教育的实践教学改革,“工程制图与机械基础系列课程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组在国内外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生源的实践基础差,学生基本无实践经历,特别是农村学生,工业基础知识非常缺乏,他们没有良好的工程背景和实践基础,这就要求我们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工程实践基础训练的机会。用人单位对“责任心”、“科学作风”的要求列第一、二位,企业对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的要求列第三、五位,从统计结果看突出地显示了“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独立解决工程现场技术问题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建议以23%的比例位居榜首;从当前毕业生反馈信息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现场技术应用能力不强”、“实践动手能力差”、“创造和开拓能力不足”等问题列第二、三、四位。
1.2美国、德国和日本对实践教学非常重视,实践教学所占的比重都非常大,日本还单独开设了“机械工学实验”课程。这些都说明务必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在实践教学环节中要加强开放性和综合性、设计性实践教学环节。同时还应加强校内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加强产学研合作,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加大对实验室和实习基地的投入;另外,要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评估和管理工作。对于机械类应用型本科的学生强调实践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这些能力的基础是机械工程实验基础;原来在理论课程中的验证性实验的出发点强调的是用实验去验证理论的正确性,使学生便于理解和掌握相应的理论,并没有强调动手能力的培养,并且实验是零散的,不系统的,学生无法得到系统的实验训练。这就是我们设置本门课程的必要性之所在。
二、“机械工程基础实验”课程特色
2.1设置“机械工程基础实验”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验动手能力,侧重于对学生机械检测技术能力的培养,重组实验内容,紧密联系工程实际,以典型的机械零件、部件和设备为载体,结合本系列课程范围内理论和实验,设置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原来的实验是简单的、彼此分离的单列实验;而现在的是系统的相互联系的系列课程实验。原来在各自的课程内只能开设验证性的实验,想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非常困难;而现在“系列课程改革”为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提供了条件,“机械工程基础实验”课程使各门课程的实验联系到一起,达到综合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