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学前教育 > 正文

幼儿教育蒙台梭利教学思想研究的论文(通用6篇)(第7页)

本文共计23300个字,预计阅读时长78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二)重新定位教师角色,构建和谐师幼关系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广阔的信息获取途径和丰富的知识容量使得幼儿自身具有了现代化因素,此时的儿童比其他任何时期的儿童对自由平等的需求更高更强。因而在课程实施中,教师应抛弃传统教育中的教师权威,教师应扮演观察者、指导者、合作者的角色,从而与儿童建立起平等、民主、和谐的师幼关系。依据蒙台梭利自由教育理念,幼儿教师要重新定位教师角色,这需要教师深刻理解当前先进的幼儿教育理念的精髓,参加专业的幼儿教师培训,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高对幼教工作的热爱,了解儿童的需求,创设有准备的环境;具有创新精神,结合幼儿园实际研发儿童工作材料等等。

(三)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结合,使每一位儿童都获得发展

  早在中国古代社会就存在个别指导的教学形式,如孔子的“因材施教”。但它并不是人们认识教学规律积极创造的产物,那时并没有形成一种制度,已只不过是适应古代极低的社会生产力水平面产生的。目前,集体教学仍然是我国幼儿园课程中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依据儿童的年龄特点一般会将儿童分为小班、中班和大班,这也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所明确强调的。众所周知,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在教学实践中体现的特征平分秋色,在幼儿园教学中应依据教学目标的设计和教学内容的安排来选择适宜的教学组织形式,使每一位幼儿获得全面发展的同时个性得以张扬。

(四)采用发展性课程评价,注重儿童创新精神的培养

  幼儿园课程评价一直是学前教育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纲要》中将教育评价专门作为一个领域进行阐述。事实上在我国幼儿园教学中仍然没有一个完善和成熟的评价体系。蒙台梭利课程评价理论为我国学前教育课程评价提供一个很好的研究视角。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对素质教育的不断追求,发展性评价成为幼儿园课程评价的主要趋势。目前在我国幼儿园教育体系中,档案袋评价运用广泛,作品取样系统也在一些幼儿园尝试开展,虽然在幼儿创新精神的培养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对儿童的评价仍然存在片面追求智商分数的足迹。一方面是由于幼儿教师对评价方法本身的把握不够,另一方面由于幼儿教师似乎还没有从传统的评价模式中完全走出来。我们应打破传统观念,科学地吸纳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使学前教育评价更客观、更全面、更科学、更有利于促进幼儿创新精神的培养和综合能力的提升,真正地走上素质教育改革之路。

  幼儿教育蒙台梭利教学思想研究的论文 篇2

摘 要:

蒙台梭利数学教育注重幼儿数学思维的同时,又重视幼儿自身的价值,对其数学逻辑思维的养成具有科学的指导价值。她的教育理念在幼儿进入小学阶段后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使儿童数学思维能够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幼儿;数学;思维;蒙台梭利

  幼儿期是人类数学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研究表明:22个月左右是幼儿掌握初级数概念的关键期,2.5岁左右是幼儿计数能力发展的关键期,3岁左右是幼儿数组成及加法学习的关键期,3岁以后,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5岁以后,幼儿的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所以3-6岁是幼儿数学思维发展的敏感期。因此对幼儿实施适时的数学教育,有利于每个幼儿的数学能力得到良好的发展。

  数学教育在蒙氏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它与传统的数学教学法有很大的不同。蒙台梭利数学教学法是让幼儿在生活与操作中自然地认知数学,不仅为其奠定稳定的数理基础,且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蒙台梭利博士认为,数学应该是一连串的逻辑性思考与串联,经过比较、分类与归纳,找出其间的相关性,并借助计算方法 得到理想的答案。即数学教育不仅仅是提高幼儿运算速度与计算能力,关键是使幼儿掌握科学思维方法。为其进入小学后的数学思维养成起到延续性的作用。

  一、蒙台梭利教育法对幼儿数学思维养成的特点

  蒙氏教育的经典是数学教育,特点是运用可操作的学具锻炼幼儿数学逻辑思维;利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利用极具诱惑力的环境吸引幼儿动手操作、感知数学概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