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论文范文 > 正文

学案导学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论文(第3页)

本文共计3773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3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2)在教学组织形式上,改变单一的“教师教,学生做”的教学形式,给学生一定空间和时间,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实验方案,归纳和总结实验要点。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质疑也可以改变教师“一言堂”解疑释难的方式,可以把“假设与结论不一致”“实验现象不明显”等问题交给学生,组织学生讨论,分析实验操作可能产生的误差或错误的操作等。

  (3)“学案导学”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建立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学习共同体,营造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看法,无论什么问题,都不是把现成答案讲授给学生,而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的主动参与者。”在初中生物实验课上应用“学案导学”,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结合学生实验和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学生生物实验的能力和学科素养,也有效提高了生物实验课堂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宋世卿,邱烈.2010.“学案导学”模式在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教育探索,9(4)514~516

  [2]赵加琛,张成菊.2009.学案教学设计[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37~73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