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化学论文 > 正文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精品【15篇】(第2页)

本文共计40455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35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发展,要求教师在化学教学中重视对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而思维能力则是其培养的核心内容。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年龄、认知特点和思维能力,提出不同的思维要求。

  一是要提高学生思维综合能力。这些能力包括分析能力、理解能力、抽象能力、综合能力、概括能力等方面。

  二是要提高学生思维质量。提高学生的思维质量主要包括提高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创造性、活跃性、广阔性等方面。化学学科的学习特点和知识构成对培养学生的能力非常有利,因此,教师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特别是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思维能力的提高能极大地促进学生素质的提升。要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首先就要加强对学生思维方式的训练,要引导和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发现问题,敢于质疑课本和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特别是要鼓励学生提出有探究意义的问题。所以,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化学问题进行深入探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其次,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教师要培养学生敢于打破对教师和教材的权威,敢于大胆质疑。特别是要让学生知道怎样提问、问什么内容。例如,

  (1)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提出问题和发现问题。如:铁为什么容易生锈?

  (2)从化学实验现象中发现问题,鼓励学生去探究现象背后的本质和规律。如:把50毫升水和50毫升酒精混合后体积不是100毫升,这是为什么?

  (3)从物质的相似化学性质中发现问题,以探究其共性特点。如,在学习了几种常见酸之后,给学生提出探究问题:各种酸有什么共同性质?(

  4)从相似化学物质中探究其差异性,从而发现问题。如,为什么稀硫酸和浓硫酸会有不同的化学性质?培养学生的提问方式多种多样,教师应综合运用。

四、树立因材施教思想,积极实行分层教学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按照新课标教学要求,全面贯彻“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原则。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不同学习能力水平,分别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设计不同难度的课堂教学内容。实施分层教学在教学设计上要求教师进行分层教学、分层要求、分层指导、分层质疑、分层练习。对于优等生的学习,教学重点要放在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和能力创新上,重点要培养学生的特长和个性;对于中等生,要把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发挥学生潜能放在首要;而对于学困生来说,教师就要重点帮助学生树立学好化学的自信心、克服学习的自卑感,同时教师还要教给学生学习化学的要领和方法。例如,在讲新课标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的“碳和碳的氧化物”这章内容时,在学习“碳的化学性质”时,教师要分别设计不同的分层教学实现目标:首先,要设计对于全体学生的达纲目标:需要了解的知识包括:

  (1)在常温下单质碳化学性质稳定性及其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

  (2)随着温度升高,碳的化学性质逐渐增强,能与很多物质进行化学反应。

  (3)要知道碳各种单质的物理性质差异性,但其化学性质基本一致。

  需要深刻理解内容:在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中的现象。要牢固掌握的内容:

  1)碳的可燃性。

  (2)碳的还原性。

  其次,设计对于中等生和优等生的提高目标:

  (1)比较氢气和碳的化学性质,进一步掌握和利用氢气和碳的化学性质。

  (2)利用所学化学知识及给定的材料判断该物质是否含有碳元素。

  再次,设计对于优等生高水平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能从得氧失氧的角度去分析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2)掌握碳跟金属氧化物反应时,碳被氧化成二氧化碳还是一氧化碳的问题。通过分层设计教学内容,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课堂教学,让各层次学生都有进步和收获。在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它需要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和思维方式,创新教学方法,加大课程改革力度,不断提升教师素质,建立健全素质教育的科学评价体系,以此来推动素质教育在教学中的落实。

参考文献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