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高中物理学习论文(第16页)
本文共计36131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21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在高中物理习题解答的`过程中解题的思想方法通常都具有普遍意义,因此学生在解题的时候不单单要善于总结规律,而且要能够举一反三,能够运用创新思维加以灵活运用。高中物理的习题教学要冲破传统的大量习题练习,以便让学生能够从各种角度,利用各种思维来解决同一个问题,将学生从死板的思维模式中释放出来,当学生再遇到其他形式的题目的时候就能够利用创新思维来进行解决[5]。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常规物理习题,从中挖掘多种的解题方式,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一题多解。例如,一个进行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最初两个连续8s时间内所发生的位移分为为s1=35m,s2=78m,请计算物体运动的初速度与加速度大小。当教师列出习题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自主思索,并且选择两位学生同时在黑板上演算不同的写法,进而可以让学生首先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运用创新思维,而后又可以让学生根据不同解法的逻辑思维来创新。
3结束语
高中物理课堂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平台,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尊重给学生,将自由探索、无限创新的空间留给学生,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史花斌.高中物理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学周刊,20xx,(35):156.
[2]黎东波,胡晓龙.论高中物理学习的困难及相关策略[J].现代教育科学,20xx,(06):36-38+45.
[3]高峰.素质教育背景下的高中物理创新教学[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xx,(01):3.
[4]覃任营.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探讨[J].成功(教育),20xx,(01):117.
[5]黄煜炜.谈谈对学生物理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科技视界,20xx,(04):46-47.
高中物理学习论文13
摘要:
小组合作学习”是物理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教学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提升其思考、交流、表达的效率,最大程度上实现优等生的帮扶作用,有利于培养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关键词:
物理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新课程改革创造性思维
高中物理教学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素养,为今后的知识创新和应用打下良好基础。而传统的理论灌输式教学往往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而无法对其真正产生兴趣。因此,教学中不仅要传授基础理论,还要不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探索性和活跃性,将基础知识与不断发展的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使其对飞速发展的世界有一个客观认识,建立起有效学习的目标。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小组合作教学成为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开拓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有效教学模式之一。小组合作教学是以小组合作学习为课堂教学常规组织形式的教学形式,这种教学模式避免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灌输式教学的弊端,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高中物理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关键在于教师合作学习的内容选择和学生的合作态度,师生要以“有效学习”为共同目标,这样才能达到小组合作学习的真正目的。因此,在实施小组合作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以下几个原则:
1、优化小组人员配置
小组合作学习重在学生积极参与,开拓思维,相互讨论,从而得出结论或是碰撞出新的火花。教师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时要注重小组人员的配置,组内应按照异质的原则,以高、中、低三个层次合理搭配,而组间则应按照同质的原则,基本保持各小组水平程度一致。这样各学习小组在具体实施中才能形成有效讨论模式,不断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此外,在小组的分配上还应进行人员轮转,因为小组一旦形成固有的成员集体,必然就会产生强势成员和弱势成员之分,这样在讨论时,一般弱势方就会被动接受强势方的意见,使讨论的效果大打折扣。
2、树立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观
有的教师在实施小组合作教学中,往往将自己置身于事外,在讲台上观看各组讨论,这种做法并不明智,因为有许多程度较差的学生或是性格比较内敛的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往往是被动学习,一味听别人的意见,而不动脑思考。因此,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融入到学生群体讨论中去,鼓励不善于或不爱发言的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者,教师要和学生平等参与和互动,强调自己作为小组中的普通一员与其他成员共同活动,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