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人力资源 > 正文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第23页)

本文共计43082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44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2.促进资本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完善,有利于改善企业与员工的关系。企业年金属于完全积累型福利机制,并采取个人账户制,每个人的企业年金账户存续期均长达数十年,因此企业年金在抑制消费基金的膨胀、提高国民储蓄率的同时,又能够形成可以用于长期投资的资本,这笔资本一旦进入资本市场必然会衍生长期投资和高收益的金融工具。此外,企业年金的本质是员工工资收入的延期支付,工资和企业年金的相互作用可以促进按劳分配和减少员工不辞而别或故意违反劳动合同的现象,企业年金的实施又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工会等组织的发展,从而对劳动力市场的良性发展和改善企业与员工的关系具有促进作用。

  3. 企业年金为企业提供了一种新的可供采用的收益分配形式。在企业员工的收益分配中,工资收入、奖金收入以及津贴等均属于现期或即期分配范畴,而企业年金属于延期分配范畴。由于多数员工尤其是中老年员工会关心自己未来的长远利益,年龄越大越看重退休后的收入保障。因此,企业还需要有为员工长远利益着想的收益分配机制,企业年金恰好提供了这样一种有效工具。

  4. 企业年金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强企业凝聚力的重要手段。一般而言,福利越好的企业对劳动者越具有吸引力和凝聚力。企业年金按照效率、激励原则建立,工资收入高、工作年限长的员工可以积累更多的养老金,这样就有利于树立员工长期服务的意识。同时,企业年金是企业自主创立的,通过企业年金的实施,可以将企业和员工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员工真正产生归属感,其工作热情和工作效率也会不断提高。

  5. 企业年金的运营还会给员工带来丰厚的经济回报。企业年金基金在个人账户的积累和储蓄过程中,都要进行投资经营,以获得较高收益。与员工相比,企业在金融方面具有管理运营优势,尤其是当这种投资由专业化的投资机构进行时,其安全性与收益性都会较高,这显然是普通员工个人很难做到的。因此,由企业通过市场运作的方式对企业年金进行投资运营,可以使员工获得更为丰厚的收益回报。

三、充分发挥企业年金制度的人力资源管理功能

  企业年金制度作为一项人力资源管理措施,对增加员工的凝聚力、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有着深远的影响。在当前形势下,要充分发挥企业年金的福利特点,实现其长期激励和保障的人力资源管理功能,就有必要对企业年金制度的认识观念、设计理念和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

  1.在建立企业年金的认识上,企业和员工都要转变观念,树立长期发展意识。我国一些企业过分依赖于员工的短期性或物质性福利,认为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建立企业年金制度会增加企业的管理成本。同时,我国企业员工的自我保障意识不强,对企业年金制度缺乏认同。这就需要企业和员工充分认识企业年金的福利特点。事实上,由于企业年金的资金来源主要是企业缴费,企业年金在本质上是企业薪酬分配方案,对企业年金开始建立阶段有可能会增加成本。但是企业年金较多地反映了企业和员工的需求以及企业文化的特征,使得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可以更好地配合企业的发展,提高企业竞争力。如果企业实行年金制是从人力资源投资的角度去理解,实施过程中与人力资源战略很好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其长期激励和保障的作用,这种投入就会产生效益。作为宏观指导者的国家,需要从政策层面上提供激励措施来支持企业年金的发展,使企业和员工都能够从企业年金的设立中得到实惠。同时,也要在员工中加大对企业年金制度的宣传力度,加快相关法律条文的制定,使企业年金制度的建立既成为公共养老保障的重要补充,也成为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的重要实施手段,从而推动我国企业年金的发展。

  2.企业年金制度的设计理念必须体现两个原则:(1)要反映企业年金制度作为福利项目的本质。企业年金在缴费形式、经办机构、保障待遇水平及政府责任方面都与社会保险截然不同,是企业自身实施的福利项目。因此,企业年金的设计应当追求灵活性和针对性,将年金作用的发挥与员工的需求紧密地结合起来,使企业年金的长期激励和保障功能更加明显。在我国,建立企业年金制度的企业通常是经济实力较强的国有企业、垄断企业、小企业一般未考虑建立企业年金计划。(2)企业年金的设计要与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管理目标挂钩。从赫茨博格的双因素理论出发分析,企业年金制度是同时具有保障和激励双重功能的福利制度,能够稳定员工队伍和激励员工。我国企业管理者需要在明确现代企业制度、理解企业文化的基础上,从人力资源管理战略角度出发,找出最适合自身企业的年金设计方案。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