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游戏在幼儿教育的作用论文(第2页)
本文共计3420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2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二)幼儿游戏的种类
对于3-6岁的幼儿游戏,分类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有从儿童认知发展的角度分类的,这也是皮亚杰游戏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皮亚杰认为幼儿游戏的水平是受其认知水平的影响的,因此这样就把游戏分为了感觉运动游戏、建构游戏、象征性游戏、规则游戏。也有从游戏的社会性进行分类的,主要根据美国心理学家帕顿的观点,将游戏分为:偶然的行为、游戏的旁观者、单独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合作游戏六种。而我国目前采用分类最多的就是按照目前教育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要求,按照游戏的侧重点把游戏分为两大类:创造性游戏和规则性游戏,其中创造性游戏又分为角色游戏、建构游戏、表演游戏;规则游戏分为:智力游戏、体育游戏、音乐游戏。
(三)幼儿游戏的特点
在幼儿游戏中,我们会发现游戏的第一个目的就是为了让幼儿游戏的方式达到一定满足和愉悦感,在体验到游戏的成功和创造中获得的满足,以及通过参与游戏感受了紧张到放松的情绪体验。第二就是具有特别强的主动性,幼儿在游戏中能够主动的参与、开展游戏,促进了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第三是虚构性,游戏中往往因环境时间等条件的限制,因此需要幼儿大量的想象能力。最后具有非功利性,游戏的目的没有实用价值、没有社会义务等,因此游戏具有非功利性。其实幼儿游戏就是为了让幼儿愉悦,在愉悦中使幼儿掌握或了解某些事物,并不以学习知识技能为目的,这成为了幼儿游戏的最主要的特点。
三、音乐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一)音乐游戏及类型
日本著名音乐教育家铃木镇一经过长期的研究、试验,总结出儿童音乐才能的发展规律指出音乐对于幼儿时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音乐成为3-6岁幼儿的一种启蒙培养,从而音乐游戏则成为幼儿艺术启蒙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音乐游戏就是将音乐游戏化,通过听、辨、唱、演、跳等形式,达到提高幼儿某种能力的目的。目前我们通常把幼儿音乐游戏主要分为四类,分别是音乐听觉游戏、节奏游戏、歌唱游戏、舞蹈游戏四种。
(二)音乐游戏教育作用
音乐听觉游戏,音乐本就是一种听觉艺术,对音乐的听觉能力主要是指对音乐的辨别、感知、领会、想象以及对内涵的理解等。音乐听觉游戏就是让幼儿用耳朵充分欣赏自然产生的和人创造的各种音响效果,从音响的旋律、银色、节奏等方面体会音乐语言,感受音乐之美。对于每个年龄阶段也是有不同的特点,比如小班幼儿在听觉游戏中主要是让幼儿听辨人、物以及一些单个乐器发出的声音,培养幼儿的听觉能力。节奏游戏,节奏是音乐中一个重要的表现要素,音乐中可以脱离旋律,但不能没有节奏,旋律是必须依赖于节奏生存的。音乐家舒曼曾说:“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没有节奏也就没有音乐。音乐家之所以能创造流淌出一首首美妙的歌曲,就在于他有超常人的节奏感。”因此,我们将幼儿的节奏作为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歌唱游戏,是由人本能自发的一种嗓音游戏,也是一门声音艺术。在游戏中让幼儿享受歌唱的乐趣,培养幼儿的旋律感、音乐感受理解能力,提高幼儿运用嗓音表现艺术的能力。同时在游戏中也要注意对幼儿嗓音的保护,不能盲目的追求声音洪亮而导致幼儿嗓音的伤害,提醒幼儿用适当的音量来参与歌唱游戏。舞蹈游戏,是人体姿态和身体动作进行的一种综合造型艺术,是时间艺术、空间艺术的结合体,在幼儿的生活中,经常听到音乐后他们都会不由自主的动起来,这就是舞蹈最初在幼儿身上的表现。随后幼儿通过舞蹈游戏活动的参与提高了其身体动作的协调性,发展了幼儿想象了和动作表现力,为幼儿今后良好的形象气质带下了基础。
四、结语
幼儿教育在今天的社会备受关注,孩子家长希望能够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综合能力强的人,幼儿学习了大量的知识,通过游戏的方式达到学习的目的,改变了以往枯燥乏味的学习方式,同时也提高了幼儿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麻秀梅.幼儿园音乐教学游戏化分析[J].学周刊,2018(11).
[2]王飞英等.探讨音乐游戏对幼儿情绪社会化发展的影响[J].中国妇幼卫生杂志,201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