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论文范文 > 正文

化学论文(第16页)

本文共计35590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19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2.7创建研究性学习氛围,让学生主动开展学习

  要想提高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就要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了解化学基础知识,自主学习相关的内容。在日常授课的过程中,教育工作者还要给学生推荐一些相关知识点的阅读内容,或者是课外小知识。让学生了解化学的背景,产生的原因等等。在学习新内容的时候,教育工作者要做好旧知识和新知识的衔接,要温故而知新,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环节,不要仅为了完成目标而教学。例如,我们在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相关内容的时候,教育工作者可以让学生上网查找相关的内容,了解金属化学的性质。在上课之前让学生对课本内容进行预习,发现问题以及自己不懂的地方。完成这些学习后,教育工作者可以和学生沟通交流分享学习的成果,学生也能及时提问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创建这种自主研究性学习的氛围能够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快速提高学习成绩,得到好的教学效果。

3结语

  通过对上述内容分析得出,传统高中化学教育会让学生充满无力的感觉,基于这些因素开展上述相应的教育改革能有效避免这个问题的出现,会让学生逐渐喜欢上化学。

参考文献

  [1]袁李李.试析课程结构变革看高中化学教育发展面临的机遇与困境[J].新课程,20xx(10):148.

  [2]石胜中.基于高中化学教育困境进行的教学研究[J].高中数理化,20xx(14):60.

  [3]丁志兵.高中化学学科教育中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xx.

  [4]孙瑞.多元智能理论在转化化学学困生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xx.

  [5]郭强吉.高中化学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xx(12):49-50.

  化学论文(第16页)13

摘要:

对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必要性进行简要分析,并针对其具体应用路径展开讨论。

关键词:

计算机;信息技术;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微课;化学素养

1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必要性

  在中学化学中,实验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能为学生进一步内化知识点提供保障,确保学生能借助实验现象有效了解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和需求。中学化学教育教学要想提升整体水平,离不开有序且完整的实验教学。在传统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是课程的主导,往往都是教师做示范实验,学生观察即可。这种方式严重制约了实际的实验效果,学生不能从实验过程中获得知识,就会造成实验教学流于表面的问题。伴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升级,在传统教育基础上建立有效的新型实验教学模式,能在提高学生实验参与度的同时,保证学生和教师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影像资料、音频、视频等展示相应的知识结构,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优越性,提高课堂趣味性,建构更加和谐新颖的师生关系[1];另一方面,教师借助计算机信息技术形成体系化教学主题,有助于学生完善知识框架结构,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化学成绩和化学素养,实现教育的全面进步。教师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应用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为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2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

  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要结合计算机常识建构完善的实验模型,教师要将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应用合理化教学流程对相关学习内容予以分类讨论,从而全面保证实验数据的完整程度。实施演示实验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演示化学实验十分关键,不仅是基本教学环节,也是教师开展教学评价的重要依据。因此,教师要充分重视该项教学体系的重要性,从根本上建构完整且有效的教学流程,应用计算机技术增强教学效果及学生的接受程度。也就是说,教师要想进一步夯实学生的化学实验学习水平,就要借助计算机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利用微课视频,通过播放,有效讲解实验目的、实验方法、实验原理以及实验步骤,从而在明确实验构造和相关实验方法的同时,为学生提供直观的演示实验。正是这种实体和信息资源的融合,能在提高学生兴趣的同时,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整体实验教学的实际效率,保证学生进一步内化相关教学内容[2]。如讲解二氧化碳性质时,要进行一系列的化学实验。借助实验教学,教师要指导学生利用生活素材和实验探究,有效提炼总结二氧化碳的物化性质。并且需要指导学生用分析、对比的思维方法有效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进行处理和整合,从而搭建完善的知识网络体系,确保后续学习过程的完整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密度、溶解性、收集方法等方面将二氧化碳和氧气、氢气进行对比,引导学生变定势思维为发散思维,达到对知识的深层理解和运用。因此,为了有效提高学生对于二氧化碳性质等知识点的内化程度,教师要将教学内容逐渐渗透到计算机信息化教学体系中。首先,回顾知识结构,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忆空气的组成等相关知识点,了解到二氧化碳占空气体积的0.03%,引出当堂课实验的主题——看似不多的二氧化碳气体却对整个世界的生命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设置疑问后,将探讨二氧化碳性质和用途作为教学重点。其次,利用网络资源播放动画:“在意大利有一个奇怪的山洞,一个人牵着狗进入洞内,狗很快晕倒甚至死亡,而人却安然无恙。当地人把这个洞叫做‘死狗洞’。”播放视频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兴趣,从而建立更加有效的互动关系。教师借助视频引导学习小组进行讨论,寻找问题原因,并激发学生进行化学实验的兴趣[3]。最后,结合桌子上的一瓶二氧化碳气体了解二氧化碳,从而引导学生总结出二氧化碳的基本物理性质。正是借助相应的知识点讲解和视频软件,能在创设学习情境的同时,确保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建立独立思考的.模式,有效整合相关知识点,从根本上通过动画展示讨论以及学生已有知识,让学生借助视频简单总结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与此同时,教师也要借助经典的“二氧化碳灭台阶蜡烛”演示实验,夯实学生对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认知水平。综上所述,教师借助计算机信息技术,能为学生还原实验过程,并且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总结能力,指导学生进一步内化相关知识[4]。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