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物理探究性教学研究论文(第2页)
本文共计2527个字,预计阅读时长9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2物理教师的具体引导过程
教师应以问题做纽带,恰当的指导学生从直观现象中发现问题,然后通过自己所学的知识将其解决。合理引导学生们回忆问题的相关现象,将已有知识储备和探究的内容紧密联系起来,对有关因素、无关因素加以区分,对问题提出合理的猜想与假设。通过具体讨论,选择最佳的实验方案,带领学生进行科学实验,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准确收集实验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会通过不同的实验现象获取大量数据,进而对有效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概括,最终得出实验结论,验证自己之前提出的假设与猜想。科学的探究过程包括“发现问题,假设与猜想,设计实验,实验操作,收集数据,分析论证,评估,交流与总结”这七个要素。探究性教学的过程是通过针对性的操作体现出来的,探究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形式由探究内容确定,根据内容的不同,采用适宜的探究方式,具体的操作过程则可以包含多个乃至全部要素。例如:陈述性知识或操作技能的学习,可采用教师提供有关知识和背景材料或指导阅读课文———讨论与操作———得出结论———应用反思的探究方式。
结语
探究性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们在面对学习中的困难与障碍是,能够合理假设,从实践工作中分析获取正确答案。将探究性学习融入到日常物理教学工作中,可以让学生从根本上理解、掌握物理学中的概念与规律,并加以合理的应用。这样一来,学生从物理教学过程中不仅习得了物理知识,训练了基本技能,同时还能通过探究性学习来提升科学素养,强化创新意识。因此,为了推进初中物理的教学改革,探究性学习的转变是必要的。
[1]王芝芳等,对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几点认识[J]。
[2]冯招琴,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探究[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