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学习型课堂构建研究论文(第2页)
本文共计2954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0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二、构建历史学习型课堂的意义
历史学习型课堂体现了新的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关系,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亦凸显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学相长,促进师生共同成长、长效发展。
1.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了学生的长效发展学习型课堂真正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变被动接受学习为主动学习。学生通过先学,带着各种问题走进课堂,师生、生生间的交流与合作不仅使学生在认知水平上得到了提升,更使学生在学科素养、价值判断等方面得到了全面发展。历史课程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对学生的全面和终身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如在学习了本课后,学生学会了讨论、倾听、合作、交流,能够更多地关注“三农”问题,关注社会发展,关心国家大政方针,感悟中国改革者们所具有的改革创新、不畏艰难的勇气,并把这些运用于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这才能真正达到本课的教学目的,体现历史学科的“人文性”“、思想性”和“长效性”。
2.凸显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课前的学案设计,课中的启发引导,课后的反思悟学都需要教师从传统模式中走出来,更多地关注学生,把更多自主探索的机会留给学生,与学生共同解决问题,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学习型课堂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储备,对学生的疑难问题进行及时指导和点拨,将正确的价值观融入历史教学中;要有精湛的教学艺术,合理组织教学,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教师要不断充电,参加培训,加强学习,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吴兆颐.超越课堂:21世纪教与学的新视野[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