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枝词高中历史教学论文(第2页)
本文共计2088个字,预计阅读时长7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竹枝词与其他的文学体裁相比,比寻常的歌谣难理解,但比文献材料、诗词简单。当然,有的竹枝词方言色彩浓厚,比较难读通,但材料的选用一般不会剑走偏锋,所以平常的训练就要以难度中等为主。作为一种非主流的材料,很多老师并不会太在意竹枝词,更不会有针对性地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与训练。这也无可厚非,毕竟学习任务重,侧重点的分配也有所倾斜,但难免考试中不会遇到,所以平时还要稍作注意。如果没有准备好的竹枝词来训练,也可在在解析唐诗、宋词等材料时多加分析,触类旁通,竹枝词的解答也就没太大难度。竹枝词的文学水平虽不能比肩其他正统的体裁,但全以文言文写就,作者也下了很深的笔墨功夫。所以对竹枝词以及诗词训练到位,会增强文学功底,材料解析的能力也能整体提高,对于历史学科,无论是学习还是考试都会受益匪浅。
四、结语
总之,当竹枝词已经出现在教学资料或试卷上时,教师是被动应对,此时要发挥主动性,切不可含混带过,而是要切中要害地进行分析;当教师在选用、摘取时,是主动应用,但是要注意合理性与适用性,不可强拉硬拽、生搬硬套,有科学的理念、科学的方法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用。

论文客服 微信扫一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