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硕士毕业论文 > 正文

硕士论文期刊发表经验分享(第2页)

本文共计3681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3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理论和经验对话,需要学术研究在各种研究方法、学理逻辑和研究基础上实现整合融合,这就是研究复合化。现行学术研究基本是沿着“技术理性”、形式的合理化和“价值理性”这三种取向展开,只是各有侧重,整体来说各个学科在技术、形式和价值三个基本层面普遍缺乏有效互动和有意义的对话,还没有足够的意识和方法来解决技术、形式与价值在本学科的整合问题,这严重损害了各个学科的发展。研究的学术基础主要有三种:文献、经验和逻辑。研究者对文献、逻辑与经验的把握水平不仅体现了学术研究规范和研究方法的运用水平,而且也反映了学术研究的精细程度和发展水平。总体上看,一项研究同时运用各种研究方法、结合各种学理取向、综合各种研究基础都是有可能、有必要的。能称为真文章、真学问,单单做好一个方法、基础和学理还只是第一层次;第二层次是各种研究方法、学理逻辑和研究基础的相互融合,这也是对学术研究及研究者更高层次的考验和要求,对学术视野的开拓、研究水平的提升和学科知识体系的增长乃是更大的'支援;至于作为学术研究的最高层次,不拘于形式与方法约束的“坐而论道”,是对各种研究方法、学理逻辑和研究基础融合的超越,而非跨越,这恐怕是学术至高境界,非一般学术功力所能为。

  研究内容和过程的提升仍然依赖于研究方法的严谨的复合运用和创新,而研究的结构和逻辑形式依赖于使用理论框架来改善。理论框架可为各学科提供研究进路的支撑,是解决宏观理论和经验世界连接的有效工具。理论框架是依据一定的理论作为基础,形成一定的研究视角、参照系和研究工具,针对特定问题或选题建立关于学理逻辑结构和路径的系统化理论解析模式。理论框架主要包括以下陈述:作为研究参照系的对话框架;作为研究工具、研究逻辑和路径的研究框架和逻辑框架;作为研究结论的结论框架。我们的学术研究应在文献综述、理论对话、研究工具、学理逻辑结构、研究路径、阐释表述、解构主张和结论陈述等诸多方面全面树立框架化的意识和强化框架的使用。当前的学术研究很大程度上存在缺乏使用理论框架的意识,即使使用空间也很有限。不论是理论研究还是经验研究,框架是一项研究能长久保留下来的宝贵财富,学科借助自身的理论和经验积累形成一个个有效的理论框架而发展起来。

  以上谈论的几点对于青年学生来说都是最基本的东西,也是必要的训练过程,我认为真正的学术是没有捷径可走的,研究别人不愿意研究的问题,做别人不愿意做的细枝末节的小事,一步一步慢慢走来,或许就会收获我们意想不到的成果。

硕士论文期刊发表投稿

  在修改好论文之后,我们就要面临着如何去投稿?在这时候,我们一定要有针对性,可以先看看所投期刊的文章的风格,投稿人员的学历限制等等要求,这样可以做到有的放矢,提高中稿率。就我个人而言,在投稿是常常会因为学历而受到歧视,但是也会遇到一些比较不错的期刊,他们不仅没有学历歧视,甚至还不需要缴纳版面费,只要你论文的质量达到他们的要求,他们就会录用。我知道《中国人口科学》就是这样,每年都会给青年学者一些发文的机会,并且会相应的降低文章的质量,以激励青年学者从事科学研究的热情。总之,打铁还需自己硬,提高文章的质量才是王道,也应该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目标。在投稿期间,我们可以一边慢慢的等待审稿结果,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对自己前期的研究过程进行总结,对自己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研究观点进行系统性的思考和反思。我们还可以利用这段时间构思下一篇文章的主题及结构,虽然没有付诸于笔端,但是我们可以在脑海里简单的梳理一下,或许简单的做一个提纲,那怕是简单的几笔,当我们下一次真正的写论文的时候,我们就会感觉轻松不少。总之,如其强迫自己在一个规定的时间里写出文章来,还不如每天或看或想10分钟,这样如果能够坚持下来,当你真正写的时候,或就不会那么焦虑和痛苦,以至于无法下手了。

  现在谈学术的多,说学问的少。我对学问的理解是学问、学问,学从问来,做致用之学,为人民而问。文以载道!学问必须有关怀和创新。一流的人才做最难的事。厚积薄发,你们现在是积累和思考的阶段,多做读书笔记和学术札记,随时写下所思所想,积少成多,必有所成。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