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教育毕业论文 > 正文

工商管理专业教育的转型升级论文

本文共计3507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2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工商管理专业教育的转型升级论文

  世界正经历第三次工业革命。新材料、新能源、互联网等高新技术的发展以及现代服务业的兴起,正在颠覆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各国更加注重生态文明建设和全面创新。2008年的金融危机加速了世界经济、社会、环境的转型升级,提出了教育和人才需求的新标准(丁元竹,2015)。中国经过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快速增长,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形成,经济总体规模已居世界第二位,并在整体上实现了与世界经济的接轨。但是,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制度红利、国际化红利与要素红利日益减少,而且由于发达国家占据产业链高端、发展中国家基于要素低成本吸引产业价值链低端的双重挤压,出口市场的扩张潜力有限,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由总体规模扩张向改善效益的可持续发展转变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杜玉波,2015),迫切需要加快转型升级。由要素驱动与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对中国工商管理专业教育提出了新要求,提升劳动者素质和创造附加价值的能力成为工商管理专业教育的主要目标。

工商管理专业教育的转型升级论文

一、中国经济的新常态迫切要求工商管理专业教育转型升级

  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开始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国内工商企业对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持续增长,国内80%以上本科院校逐步开设工商管理教育专业,招生规模快速扩大,短期内完成了规模扩张、学科设置和专业布局。由于主要强调扩大规模、申请学科、提高培养层次、引进理论体系,教育质量与社会需求很不适应,工商管理教育成为近年来就业率较低的本科专业之一。面对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中国工商管理教育迫切需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适应经济转型、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进行以规模扩张为特征的外延式发展向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的战略转变与升级,更加注重有特色、高素质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与供给,并通过社会评价和监督,更好地服务社会经济发展。

二、中国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工商管理专业教育转型升级的主要目标

  1、转变工商管理教育发展方式

  目前,我国工商管理教育的人才培养难以满足经济社会的实际人才需求,主要是人才培养定位存在盲从性、趋同性,缺乏特色;教育内容偏重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人才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人文素养与管理素质的提高;对于学生自主学习、竞合式学习重视不够,导致学生探索学习动力不足、分析解决问题的兴趣不浓、学习效果不佳。中国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的重大变革,提出了人才需求的更高要求,适应经济新常态的我国工商管理专业教育要在稳定规模的同时,优化人才的知识与能力结构,强化素质教育,依靠质量提升实现进一步发展。

  2、培养高素质工商管理人才

  目前,国内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培育主要以知识教育为目标,尽管一些高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聘请外国教师进行语言锻炼,引入了国际原版教材,采用双语乃至全外语教学组织模式,以加快教育的国际化趋势,但由于课程设置、师资力量、教学过程管理、教学方法与教学效果的考核等方面的不足,在实践中普遍存在以教师授课为依托、单一教材为基础、课堂活动为中心的人才教育模式,难以体现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综合性、创新性和实践性要求(赵德武,2015)。在现代企业经营范围逐渐扩大、经济环境复杂多变的情况下,传统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甚至管理理论受到空前挑战,新的管理模式不断涌现,管理的知识内容更新加速,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标准和要求大大提高,主要以知识传授为主的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注定会遭到市场淘汰。只有具备基本的专业管理知识和多元化的知识体系、敏锐的洞察力和良好的管理技能与素养,拥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才能够迅速把握全球市场机遇,控制商业风险,适应外部环境变革、个人成长的'需要。可以说,培养高素质的工商管理人才既是企业生存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工商管理专业人才教育的目标和方向。

三、中国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工商管理专业教育转型升级的关键措施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