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论文范文 > 正文

面向大信息的《通信原理》教学探索论文(第2页)

本文共计3061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1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1.2 课程授课方式

  根据授课内容的特点,有针对性的选择授课方式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对于非信息通信类工科专业,笔者主要阐述《通信原理C》中的基本原理和重点概念、而不是详细推导理论公式,这就确定了采用多媒体教学是一种适当的授课方式。较传统的板书,采用多媒体教学,能够更加直观明了、高效的讲授该课程。例如:在讲授二进制相移键控调制系统(2PSK)解调时,可以在PPT上逐一展示各点波形,并通过波形清晰描述倒π现象带来的严重后果,若采用板书则很难达到该效果。同时,在讲授具体知识点时,应注意灵活采用各种具体的教学方法,以达到加深理解、融会贯通的效果。比如:在讲授二进制数字调制时,应采用比较教学法,与之前的模拟调制的实现方式、解调方法、调制性能进行比较教学。最后,在讲授课本知识时,适时的插入仿真图形来说明,这能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直观感受。笔者在讲授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时,在比较了2ASK、2FSK、2PSK、2DPSK的误码率理论值的基础上,在PPT上画出了在不同信噪比下的它们误码率的仿真曲线,学生的反应非常积极。

  1.3 课程考查方法

  课程通常考查方法是期末考试与课后作业题相结合的方式,但是该方法容易使《通信原理C》落入应试教育的泥潭。学生用死记硬背、生搬硬套课本知识的方式来应付考查,背离了素质教育方向,无法培养出适应“大信息”时代所必需的素质。笔者为了强化学生将课本知识转化为自身技能的素质,在该课程的考查方式中,增加了软件仿真考查。让学生课后利用Matlab的Simulink功能来动态仿真出一个通信系统的模型,给出模型中采用的模拟信号数字化方法、调制方式、信道编码方法、译码方法、解调技术等,并评价不同方法、不同参数下系统性能的优劣,通过软件仿真过程,既加深了学生对通信各个模块清晰的认识又培养了学生系统建模的水平。同时,为了加强学生将课本知识和信息社会相结合,笔者给学生布置了一项实践性的大作业,调研“大信息”时代自己接触到的各种通信系统采用的调制方式及各自特点,比如:常用的收音机、家里收看的数字电视等。通过后续反馈可以看出,该大作业使学生认识到了《通信原理》课程的影响和价值,并极大的加强了学生对“大信息”时代的感受,加强了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 结语

  面向“大信息”时代,笔者针对非信息通信类专业《通信原理》课程的教学进行了相关探索,在授课内容、授课方式和考查方法等方面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经验,在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改革建议。希望笔者的探索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各高校相关课程的任课老师共同推动《通信原理》课程的发展。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