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接入网绿色无线通信技术研究论文(第2页)
本文共计3695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3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在无线通信系统的运行过程中,要合理选择传输容量,传输信道带宽与运输功率等因素决定了系统的传输容量。由于网络线路传输容量和传输带宽间呈线性关系,因此可采取折中处理方式。如在速率约束确定的情况下,通多提高带宽来减少传输功率。做到带宽资源与能耗折中,关注无线频谱资源的开发及运用,为数据传输提供多种信道[2]。无线通信系统的不断发展,为无线频谱资源的挖掘提供了良好条件。GSM通信系统的带宽可达200Hz,能根据系统数据传输需求,合理设置信道带宽,UMTS系统的带宽为5MHz,其信号传输能力较强。在时间资源与系统功率的折中处理上,应认识到时间是一种主要的通信资源,当通信系统内业务数量增多后,需要增加数据传送信道,但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基站能耗。这时需要实现时间资源的合理使用,实现时间资源和传输功率折中的目标。将数据传送时间作为变量,随着业务数据量的变化,数据传输效率将产生变化,因此需要从延长业务办理时间角度出发,充分利用时间资源。例如,目前常用的排队理论,在综合考虑业务空间分布特点及服务延时的基础上,增强传输功率的动态调整性能,使通信网络根据不同的业务特征,有效利用时间资源。
3.2业务传输性能及功耗折中
从业务传输性能及功耗折中方面着手,可发现要提高通信网络的业务办理能力,为用户提供优质的使用体验,要保证无线通信网络对应的频谱效率与服务延时等性能指标符合系统运行要求。以点对点的通信系统为例,在对该系统的传输效率及频谱效率等性能指标进行分析时,应从系统性能指标和功率折中处理这一角度出发,实现优化无线通信网络传输功率的目标。传统无线通信网络是以网络服务性能为基础,进行性能指标的优化处理,没有做到性能指标与各类业务办理要求的充分结合,这就需要在全面掌握系统业务特征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强调性能指标,以便充分发挥无线通信网络功能,避免出现功率浪费现象。
4网络级能量的优化处理
4.1异构无线通信网络
在进行网络级的.能量优化处理时,应从异构无线通信网络角度出发。通过在传统蜂窝网络的基础上添加低能耗的微蜂窝或家庭基站等无线接入站点,形成异构无线通信系统,该网络结构能满足各类业务办理需求,并充分利用网络能量。要充分发挥异构无线通信系统的运用价值,应结合系统中不同业务对流量及功率的需求,配置对应的微区服务或家庭基站,为系统内大容量业务的高效完成奠定基础[3]。微站点与家庭教育基站等无线接入点具有运行功耗低的特点,将其作为无线通信网络中业务执行的能量供应接点,有利于提高能量运用效率。但在原有通信网络结构中引入过多接入点,会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不利于提高能量使用效率,当用户实施各项操作时,各节点间频繁切换,会加大系统数据处理复杂度。因此,应合理设置接入点密度,并根据无线通信系统实际需求确定异构网络的拓扑结构,进而建立高效的无线网络系统。
4.2协作通信网络
协作通信网络被看作是无线通信网络未来发展的方向之一,其分布式天线网络结构及协作中继传输等技术,在节省网络能耗方面有现实意义[4]。其中分布式天线网络能借助各小型基站协调运行,通过协调不同基站的发射信号,减少外部干扰信号,提高通信网络业务处理效率,确保基站能量的有效利用。例如,协作基站处理信息的无线通信网络优化处理技术,能缩短数据传输距离,提高无线通信系统运行效率,避免出现能量浪费现象。基站协作技术,可利用中继节点来实现网络信号的放大及解码操作等,确保通信系统为数据传输提供适当信道。
4.3无线资源分类
网络能量利用程度与各类资源分配是否合理有紧密联系,应从无线资源分类角度出发,为网络能量的充分利用提供有效途径。决定无线通信系统性能的关键因素在信道状态信息,要在收集和整理信道状况信息的基础上,合理分配无线资源,提升无线网络运行性能。要在充分了解用户需求的基础上合理分配无线资源,科学配置无线信道及网络能量等资源,使无线信道根据数据处理量进行能量调整,可提高系统资源利用率。在进行系统资源分配时,还应考虑协作网络与异构网络的引进对原有通信系统的影响,信道数量的增加使接入点分布更加密集,因此,应综合考察时间资源和空间资源等因素,制定具体的网络资源分配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