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哲学(第2页)
本文共计2948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0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更加强调了劳动实践的重要性。
马克思在这一阶段,从他的手稿中表达了其文化批判的共产主义思想。
是马克思对其早期理性主义糟粕的摒弃,标志着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确立,这个时期是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观的飞跃。
3、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的形成
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的形成是以《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马克思和恩格斯》一书为标志的。
此时的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不仅仅对黑格尔的理性主义进行了批判,而且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综述了其文化批判的观点。
更加明确了人民的生活和历史背景才是文化批判的主题。
同时,也对文化批判理论进行了更深层次的分析。
马克思《共产党宣言》的发布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的形成。
全面了阐述了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方面的观点。
确定了文化批判的必然趋势,打破传统落后的思想,同时鼓励人自由全面的进行发展,这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的形成。
三、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的当代价值
1、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的文化批判思想同时具有现实性和理想性。
在当代依然具有无法忽视的价值,仍然要对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进行当代思考。
在西方资本主义世界里,仍然存在着一些非自愿的分工,非自愿分工的这部分人的活动仍然是一种异己的力量。
但是真正以人为本的社会中,任何人的都不应该受特定的活动范围的约束。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的个性可以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
在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指导下,人可以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文化,人的精神世界可以得到极大的丰富。
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批判思想和中国的实际国情相结合,可以丰富人们的生活,充实人的精神,将中华文化建设的更加繁荣。
(请认真组织措词,注意断句,不要一句话没有说完就用句号)
2、避免资本主义糟粕文化的侵蚀,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批判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综合。
文化并不只是精神方面,文化本身就具有物质性和精神性两种性质。
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资本主义带来的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等腐朽糟粕文化风气,令人眼花缭乱。
而对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的解读和坚持,能够避免资本主义对我国社会文化的腐蚀,能够在面对文化冲击的时候坚定自己的立场,保持侵蚀的头脑。
同时,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决定了中国文化批判必然要以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为知道思想。
结合中国实际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能够促进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能够指导中国当代文化批判的发展方向。
能够从真正意义上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
四、结语
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的历史演进的总结,分析了马克思主义文化在当代具有的价值,
结合中国实际国情的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将会使中国文化走向伟大复兴。
在多元文化批判下,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才能有效解决文化冲突问题,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高喜辉。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历史演进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延边大学,2012—05—14。
[2]姜迎春。论马克思的文化批判思想及其当代价值——兼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理论基础[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9—07—31。
[3]孙乐强。马克思文化批判理论的历史生成及其当代价值[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5—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