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模式探讨论文(第2页)
本文共计4540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6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2.语言与文化的整体性原则
跨文化的交际是在一定的文化规约指导下的言语交际,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把把语言和文化当做一个整体来看待。从高职学生的整体要求出发,配合语言要素进行跨文化教学,提高他们的交际能力。同时,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完整的、真实的文化背景知识。学生只有把握了文化的体系性,才能得体地进行语言交际。
3.实用性原则
跨文化教学内容应是学生在交际中能用得上的,而且是经常使用的。这样,就不至于使学生认为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过于抽象和捉摸不定,同时文化教学紧密结合语言实践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言和文化的兴趣,产生良性循环。文化内容中的交际模式、语用规则、风俗习惯、行为准则、社会传统等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有直接帮助,应该成为高职英语教学的重点。
4.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
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强调的不是高度结构化的知识灌输,而是学生积极探索和主动建构认知、情感、行为的综合能力,在教学中应打破学生被动接受的地位,建立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行为能力。
三、多元化、立体化的培养模式
1.语言与文化相融合的课堂教学
跨文化的教学是针对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提出的一个教学新概念。语言与文化相融合的课堂教学是指,既要使学生获得语言知识与技能,又要使他们了解造成语言差异的不同文化背景,以培养他们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顺利进行交际的能力。课堂要改变以语言点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交际为契合点,将语言形式与文化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做到语言教学过程的同时也就是文化教学的过程。这里的文化教学与专门的文化课程不同,专门的文化课程如英美概况、美(英)国文化、跨文化交际学主要从宏观角度介绍文化,而语言教学中的文化教学主要是为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服务,它所关注的`文化因素是与语言的表达和理解密切相关的交际文化。在实践中,让学生通过词汇、语法、句型、篇章的学习以及听说、阅读、翻译、写作等课程感受不同的文化现象和内涵,体会语言的表层和内涵之间的关系,形成自觉的跨文化意识,通过实际的交流活动掌握英语的语言规则与文化规则,从自觉的跨文化意识发展到不自觉的跨文化行为能力。 教学方法上改变单纯灌输的方式,采用情景教学法、任务教学法、认知法等交际教学法,强调让学生参与和体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思维能力与交际能力。具体的教学方法除讲授外还可采用问题讨论、案例分析、文化比较、角色扮演等多种方式。
(1)比较法。通过引导学生对比中西语言与文化,找出它们的共性与差异,找到影响跨文化交际的文化干扰所在,达到增强学生的文化感悟力和交际能力的目的。另一方面,透过语言看文化,使得语言的学习变得生动活泼,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当然,在比较文化差异的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避免对目的语文化盲目的模仿和搬用。
(2)案例分析。在教学中以交际中的案例为导入,把学生带进真实的交际的现场,引导他们感受文化对交际的影响,分析造成跨文化交际冲突产生的原因。这种方法对于训练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有很好的效果。
(3)角色扮演。角色扮演就是仿真的交际性课堂活动。教师可选择有文化差异的典型现实交际场景,学生设想自己是交际中的某一方,在课堂上以亲身的交际实践活动体会文化的差异,体会某种文化心理。在角色扮演之前,教师要求学生查阅相关资料,用心体验角色的感觉,丰富自身的文化知识。在这种教学活动中,不仅培养了角色扮演者在不同场合正确得体地运用英语的能力,其他学生也在这种生动的氛围中体验了语言文化知识,提高了跨文化交际能力。
(4)运用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教学技术使学生生动直观地感受英语文化国家的地理风貌、自然景观、风俗习惯、人际交往,在真实的语言环境的熏陶下轻松愉快地掌握知识。通过学习讨论,学生在本族文化氛围中体会目的语文化的不同之处,加大对文化的理解和容忍度,寻找解决跨文化交际问题的途径,从而提高跨文化意识和交际能力。
2.网络教学
教师应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潜在优势指导学生学习。通过让学生围绕某个主题积极主动地利用网络资源,广泛收集相关资料,对相关问题进行归纳总结,有助于开拓学生的跨文化视野,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中的口头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归纳综述能力。通过观看英文原版电影,学生不仅可以学到地道的英语,还能了解到风土人情及特定情境下的语言表达。通过建立网络课程、课程QQ群,师生的沟通突破了课堂的局限,培养模式从平面走向立体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