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论文范文 > 正文

母语思维对外国文学习得的影响论文(第2页)

本文共计2931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0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四、对生活方式的不理解

  在小说中,作家用了一些章节,穿插了自己女儿的爱情和生活。女儿年近四十,仍然没有结婚,和父亲生活在一起。父亲虽然有时候也会提及此事,但终究不像中国父母那样日日操心。后来,女儿结识了一个搞艺术的男人并带回家中居住,这个男人穿戴怪异,举止随意,在作家回家第一次见到他时,他正戴个帽子歪躺在沙发上,两脚伸到茶几上看球赛,看到女朋友的父亲回家甚至都没有起身。开始读到这里时,学生们以为作者是故意塑造这样一个玩世不恭的形象,是在丑化他。虽然不太喜欢这个男人,为了女儿,他还是同意了他俩的事。这里也让学生觉得有些牵强。哪有这样的父母?作家怎能容忍这样一个人做他女儿终生依靠的对象?在我们的概念里,这样的人无疑不符合标准,然而西方文化比较崇尚的就是个性和自由。他们喜欢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不会按照别人或公认的标准去约束规范自己的行为,而且他们也足够自信,倾向于认为自己很好,喜欢夸耀和被夸。也许在那个为我们所不齿的人看来,他很酷,生活得很潇洒,而女朋友也没有感到有什么不妥。正是考虑到了这一点,作家才最终决定不干涉女儿的私事,她喜欢就好。这样一个人居然能被人接受,难道我们能说,认同他的都和他一样不好吗?他们的认同是基于他们的文化背景,从西方的文化背景来判断,他似乎也没有什么出格的地方,只是可能不如别人那么温文尔雅、具有绅士风度而已。但这是他的个性,或许作家女儿欣赏的就是他的个性。

五、对结局的不认同

  贯穿小说中后部的一个主线是,女主人公想方设法地完成自己的一个心愿———生个孩子。不知什么原因,她一直没能如愿以偿,这早已给他们的婚姻埋下了祸根。为此,她整天郁郁寡欢,带着丈夫去做各种检查,敏感异常。他们看似平淡幸福的婚姻早已演变为悲剧,仅靠丈夫的宽容大度来维持。作家塑造的就是这样一个形象,从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来讲,萨比亚具有超强的“本我”意识,为了一己的快乐不顾一切;而丈夫约翰具有大公无私的“超我”意识,他往往牺牲自己来成全保护别人,这样的精神让人感动。然而在小说的结尾,当萨比亚为了生孩子两次勾引布鲁诺并最终怀了他的孩子之后,约翰的反应出人意料。这对男人来说是奇耻大辱,从我们中国文化传统来看,是无论如何无法让人接受的。所以读到这里的时候,学生们都以为萨比亚最终一定是怀了孩子但是约翰和她离婚了,她后悔不已,终于明白了自己到底需要的是什么。然而在作家笔下,当萨比亚告诉约翰这一切的时候,约翰只是暂时无法接受,不敢相信。但他并没有打骂妻子,相反还拥抱她安慰她。最后他带着妻儿回到澳大利亚,若无其事地生活。学生们纷纷表示没有料想到这个结局,而且也觉得作家把约翰“神化”得有些过分,不切实际。这里引起困惑的根源是中外文学作品的一个不同。我们的很多作品结局或尊重事实,或是大团圆,一般一点的作品往往都能猜到结局。而外国的文学作品不太拘于一格,结局往往出人意料。我们大可不必对此耿耿于怀,要坦然接受,并想想作者想借助这样的结局传达给我们什么样的信息。

  总而言之,从学生们对《爱之歌》这部小说的欣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们便可看出母语思维和文化背景在二语习得后期所产生的制约作用。要想完完全全地去欣赏经典外国著作的动人之处,就应尽量回避母语思维,多了解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和社会习俗。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