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论文范文 > 正文

探析壮族对色彩的选择与理解(第2页)

本文共计2863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0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四、壮族对混合色彩的应用

  壮族对色彩的选择除了黑、红、白分明之外,也存在着同时对多种色彩的选择与应用。壮族对混合色彩的选择可见在绣球的制作工艺上。心灵手巧的壮族姑娘先用红壳或多层布制成柑桔瓣状并在每瓣上用色丝或加上色布绣成各种精美活泼富有民间寓意的花纹和图案。绣球大多为12瓣,每瓣都绣上或印上各种吉祥物,外观上整体呈圆形的工艺球体,瓣片上可以绣龙、凤、鸳鸯、仙鹤、梅花、兰花、菊花、竹子、祝词等,整个绣球五彩缤纷。绣球多以红、黄、绿三色做底,也有用红色、黄色、蓝色、绿色甚至黑色和白色作为绣球的主色。绣球的上端系一条便于投掷的彩带,下端系一条五彩的丝坠或重穗子,抛在空中,球儿连着彩带彩穗飞行十分好看。

  黑白相间格子布是壮族服饰中被称为最“花”的装饰。其实格子布只有两种颜色,是由黑线和白线交织而成的,不同面积的黑白搭配构成了品种繁多的花格效果。格子布一般用来做女子的头巾,特别是壮族中老年妇女,喜欢用三尺来长的花格头巾把整个头包扎得形同三角粽一般。这种格子布还被大量地使用在被套的制作上。格子布是壮族利用有限的颜色创造出纷繁图案装饰效果的成功例证,也是壮族从单一色彩向多重色彩演化进程中的第一步,可以说格子布是最原始的壮锦。

  五色饭是壮族三月三或清明节扫墓祭祖时蒸煮的食物和供品,一般有黑、红、黄、蓝、白等五色。小时候盼望清明节的到来更多的是盼望能看到和能吃上五色饭,因为它不仅好看,而且好吃。好看的是因为色彩美的诱惑,这种美感一年才可以享受一次;好吃的是因为用来制作这些色彩的特种植物香味散发在嘴边。五色饭的制作工艺是很讲究的,黑色是用墨米直接蒸煮,或是用稻穗杆烧成灰然后经过过滤后得到的色水;红色是用红兰草捣烂后过滤得到的色汁;黄色是用一种树上开的黄花来熬制成的色浆;蓝色是用新长出来的枫树叶子捣烂后过滤制作的。用各种颜色的水分别将糯米浸泡后滤干,然后按不同的颜色分层装到一个特制的蒸笼里,蒸熟后倒在一个宽大的簸箕中。趁热时把几种颜色的糯米饭拌匀,五色饭就这样制成了。一眼望去,像修拉的点彩画。双手捧着香喷喷的五色饭,揉成一个饭团,吃在嘴里,令人无穷回味。传说用五色饭来祭祖,是向神灵乞求全方位保佑的意思。这里的五色和易学中的金木水火土五行是相通的,易经中的五行有包罗万象之说。

  刺绣是女孩的“专利”,从制作到使用都是她们的,没有男人的份。刺绣的色彩可谓是五彩缤纷,尤其是红色和浅绿色在黑色的底子上显出了原始的黑、红、白装饰风格。壮族的刺

探析壮族对色彩的选择与理解(第2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