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论文范文 > 正文

民俗文化研究性报告开题报告(通用8篇)(第8页)

本文共计15670个字,预计阅读时长53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2)布依族六月六

  农历六月初六,是布依族同胞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布依族同胞会身着节日的盛装,大家纷纷聚在一起,以对歌、舞蹈等形式展示自己的风情风貌。同时,布依族姑娘会唱起优美动听的《敬酒歌》,请您品尝她们亲手酿造的米酒。

3)彝族火把节

(

  清镇彝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是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火把节。是日夜,男女老少皆手持青杠柴、松枝、干竹等火把,游行村寨、田间,以坝子作为节日活动场所,堆砌宝塔形火炬,选一根青松柱立在中间,点燃后,全民歌舞,通宵达旦。节日期间,杀猪宰羊祭诸神。

(4)仡佬族吃新节

  “吃新节”是仡佬族最讲究的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七月的龙日或八月的蛇日,新谷即将收割时,摘取谷穗,回家炒干,去壳成米,将新米煮成饭,一是为祭奠祖先,二是为供奉谷神。每逢节日还邀请地戏班子演唱地戏,欢送祖宗神灵和五谷之神。

  民俗文化研究性报告开题报告 篇8

一、问题背景

  我国历史源远流长,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各个民族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同时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习俗和文化。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提高,国外的一些节日也逐步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如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等。对于许多学生来说,他们对中国的传统的节日的理解只停留在很肤浅的含义上,对它反应冷淡,相反,对于外国的圣诞节,反应强烈,以多种形式来庆贺,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我们通过探寻,力图在生活中全面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学习中国的传统知识,在教学中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流失的危机感,让学生传承民族文化,从而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二、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通过对我国传统民风民俗的了解和认识,可以使学生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同时可以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大团结意识,培养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研究的方法

  (1)分组探究,确立主题。

  (2)协作分工,利用各种渠道收集相关资料。

  (3)小组探讨,对资料进行整合。

  (4)形成总结论文,制作课件。

四、研究过程及研究结论

  第一阶段:动员和培训(初步认识研究性学习、理解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方法) 学生活动:

  1、让学生初步接触和讨论“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课题的有关问题。

  2、了解本课题的学习目的。

  3、学习了解本次活动的步骤、方法、各项要求和要注意的地方。

  4、制定研究计划表。

  5、了解相关技术的要求,商议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法。

教师活动:

  1、出示一组关于民风民俗的照片(包括节日、娱乐活动、食物)

  2、介绍中国传统节日民风民俗,激发学生参与本次活动的积极性和兴趣。

  3、组织学生对研究课作提问和谈想法。

  4、让学生了解本次活动的目的、要求和上步骤。

第二阶段 课题准备阶段

(1).提出和选择课题

学生活动:

  1、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

  2、中国各个地方的传统节日有什么传统的习惯?处理过程是什么样的?

  3、了解地区的传统节日活动有哪些?这此活动表现了什么意义?

  4、随机采访百姓对这些传统风俗持怎样的态度?从中反映了什么?我们应不应该保护这些历史文化遗产?如何保护这些历史文化遗产?谈谈自己的体会。

  5、查阅资料和调查访问,收集各项中国各项民风民俗,并从收集了解到的民间风俗资料中,谈谈自己产生的一些想法,对中国风俗的继承与发扬有什么好建议?

教师活动:

  1、组织学生研究、讨论各个问题。

  2、与学生一起分析问题,并协助学生选好研究内容与课题。

(2)成立课题组

学生活动:

  1、学生分组,根据自己的专长和喜好确定自己的选题,每7人组成一个课题小组,选出组长,填写小组分工合作表。

  2、各小组成立后,学习讨论小组合作学习评价量规。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