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学困生现状分析及转化策略论文
本文共计2931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0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高中语文学困生现状分析及转化策略论文
摘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和普及,教育对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然高中语文的教学也不例外。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然而,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不难发现,仍然存在着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有的学生语文成绩很好,在学习过程中没有什么障碍;有的学生语文成绩较差,在学习上有些吃力。在新的教育形势下,高中语文教师应当在教学中加强对这些语文学困生的教学,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语文学困生解决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从而提高学困生的语文成绩。主要针对高中语文学困生现状分析及转化策略研究作了简要的阐述。
关键词:
学困生;语文知识功底;转化策略
对学困生而言,他们的智力水平正常,感官也没有任何障碍,但是他们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效率低下,学习成绩较差,达不到国家规定的学科课程的标准要求。他们的语文成绩不理想,加上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导致他们失去了语文学习的信心,从而形成恶性循环,与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的距离进一步地拉大。基于高中语文学困生的这种学习现状,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应当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着手,努力使学生走出语文学习的困境。
一、学困生所处的现状和原因分析
1.学困生的语文知识功底薄弱
高中语文学困生之所以在学习语文上有困难,与他的语文知识功底薄弱有着很大的关系。对高中语文学困生而言,他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很少看书,甚至不看书,无法对固定词组和句子等基本知识进行准确记忆,无法对其他相关的知识进行理解和运用,更不会将所学的知识举一反三,加以运用。学生的语文知识功底薄弱,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能紧跟教师的节奏,对高中语文教师课上所讲的内容不能够及时地吸收、转化,从而出现了学习效率低下的状况。学生在课上一旦跟不上教师的节奏,对教师所讲的内容理解不了,他们在课堂上就很难再更好地理解教师接下来讲的内容,导致学生通过教师的课堂教学收获欠佳,从而更加落后于其他同学。
2.学困生学习时没有科学的学习方法
我们都知道,任何学科的学习都要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才能够事半功倍。高中语文的学习同样如此,需要学生掌握正确的语文学习的方法。对高中学困生而言,他们在上课时普遍精力不集中,容易出现走神的情况,主要的原因有:第一,学困生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没有有意识地使用正确的学习方法。他们由于缺乏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也不会主动摸索学习语文时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学习方法有效,更不会探索语文学习过程中应该遵循什么样的规律,而是仅仅依靠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语文知识的记忆。第二,高中语文教师没有给予学困生足够的重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在教学中应当不断更新教学理念,转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然而,部分语文教师还没有及时地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模式,依然在教学中比较看中那些成绩较好的学生,而忽视了对语文学困生的教学。
3.学困生缺乏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有人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学困生而言,他们之所以在当前语文的学习上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就是因为他们缺乏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学困生往往觉得语文的学习比较枯燥乏味,缺失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久而久之,便造成了语文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的现象,使他们跟不上教师的节奏,对教师所讲的内容存在理解上的困难。造成学生对语文缺乏兴趣的原因主要有:第一,在学困生心中,没有正确科学地认识高中语文课程。很多学生认为没有必要在高中语文的学习上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导致他们不能学到语文的精髓。第二,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较为单一,使得语文课堂的教学枯燥乏味,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第三,有些家长对子女的教育,过多地强调理科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反而认为语文学不学一个样,老师讲不讲一个样,直接导致学生对语文的漠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