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应用型艺术设计论文论文(第2页)
本文共计2554个字,预计阅读时长9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3.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更新拓展
应用型教学内容是根据市场与产业需求决定的,市场信息瞬息万变,产业需求应时而动,艺术设计又是实践性、时效性较强的专业,所以教学内容要根据实践课程的要求及时调整。首先必须围绕实践教学制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案、教学大纲,编写较为实用的艺术设计教材、讲义和教案。教学内容的更新不是简单的删减,而是要突出实践性、技能性和创新意识。应用性强、操作性强并符合时代思维的内容要充实、完善,并在教学中大力推广。教学方法要根据教学内容灵活改变,在教学中多种教学方法要综合使用,讲授法、图示法、讨论法、情景互动法、案例示范法等互为补充,不仅要配合图例、案例讲解,而且要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不断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课堂兴趣和创意思维。
4.校企合作、学研结合等配套体系的建设
应用型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学校与市场对接,教学成果与产业需求融合。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学研结合,同时引进企业兼职教师,推动“双师型”结构队伍建设;建设配套的设计工作室、实验室和校外艺术实习基地,展开校内校外互动教学的模式,真正做到课堂与实验室融合,校内实践与校外实习紧密结合,逐步形成“校中厂”或“厂中校”的局面。实践教学的重要渠道是让企业进驻校园,让市场参与教学,实现教学与企业研发的双赢,增强校、企、学生的交流,这样既提升了学校人才培养的专业性,又减少了企业培训的成本,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融入工作的速度,增强了学生全方位的专业素质与技能的培养。另外,艺术设计教师经常需要专业实践进行“充电”,即关注设计领域和艺术市场的最新动态,汲取并掌握最新的设计科研成果,积极参加实践教学的培训,积极承担科研课题、工程项目的研发与实践,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
三、结语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需要的是高素质的应用型艺术人才,应用型艺术教育必须打造以培养实践能力和开发创新思维为目标的教学模块,着力优化专业体系和课程结构,提高专业课程设置与产业结构的匹配程度,才能够培养大量优秀的艺术创作人才、技能人才和管理人才。高校应用型艺术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与完善是一个需要长期探索和研究的课题,希望这些成果的研究能为高校艺术教学模式加快转型提供参考与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