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冶》中的生态美学思想探析论文(第3页)
本文共计4472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5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在园林的建造中要做到生态节制,“就应该考察所造园林之地的地形地貌,然后因地制宜,合理地规划原有地形地貌,同时要充分利用已有的自然资源对其进行合理的安排布置,尽量减少对原自然环境的改造及自然物栖居环境的破坏”。
《园冶》开篇兴造论中“故凡造作,必先相地立基,然后定其间进”建造房屋,首先就要考察基地,有所规划,然后再根据地基进行房屋的建设。考察地形,因地制宜,可以更好地节约时间、节省资源只有按照原有的地基建造房屋才更加合理,才能在以后的建造过程中避免浪费。在《园冶·相地》中“高方欲就亭台,低凹可开池沼”在地形高的地方可以建造亭子,而在低洼之处可以挖掘池塘,这样就可以节省时间,同时也可以节省自然资源。《园冶·兴造论》中“随曲合方”就是根据地形来建造建筑,这种尊重自然的做法可以更好地节省自然资源,同时能够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3.4《园冶》中生态审美观的体现
《园冶·屋宇》中“境仿瀛壶,天然图画,意尽林泉之癖,乐余园圃之间。”体现了对“天然”的追求,即“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同时受中国古代诗画的影响,计成的《园冶》也具有如画的审美性,中国诗画是诗人画家心灵向往的精神世界,中国山水画“本于自然,高于自然”,计成撰写《园冶》时,语言精妙之处,更是如诗如画。《园冶》的审美思想得到了提升,不是一切为我所用,也不是纯碎的自然化,而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将自然与人融为一体。
4 《园冶》对现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接近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贯通于全书。从生态自然观上,应正确处理人、社会与自然的关系,相辅相成、共同发展。建造宜居环境,达到“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不能妄想征服自然。应结合自然,营造诗情画意的景观。在生态保护观上,应该去保护自然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纵观近几十年来的生态环境,人类无休止地破坏,为了建造房屋而砍伐的树木不计其数,淡水资源严重缺失。越来越多的动物濒临灭绝。《园冶》中的“好鸟要朋,群麋皆侣”是人们奢侈的画面。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而如今应为动物打造一个栖息之地。在生态节制观上,需要全体人类的共同努力,爱护自然资源,做到节约而反奢侈。在造园中,则需要设计者合理的规划,就地取材,因地制宜,更好地节约自然资源。
在生态审美上,作为21世纪的人类,面临着文化的多元化和更多的诱惑,在众多的选择中,应该注重良好精神世界的构建。
5结论
《园冶》是中国古代造园智慧的结晶。其中所蕴含的生态美学思想对当今生态文明的建设更是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全文从生态自然观、生态保护观、生态节制观、生态审美观4个方面着重分析了《园冶》生态美学的体现。重读历史,希望人们能够更好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友好画面。同时意在通过此文,让人们明确《园冶》对现代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吸取经验“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巧于因借,精在体宜”。来实现“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