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论文范文 > 正文

基层员工流失中心理资本干预的运用论文(第2页)

本文共计3295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1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二、基层员工流失现状

 

 (一)基层员工主动流失动因

  任何企业都是由管理者和员工来共同组成的,管理者需要考虑企业发展的战略,战略实施的途径和所需要的资源,员工则承担了实际执行的角色。基层员工负责了工作任务的一线执行,往往存在着工作任务重,工作时间不规律,薪酬待遇低,福利保障不足的问题。基层员工是整个企业的基石,稳定的员工梯队,基层员工和管理层的有效互动才能够保证企业正常的运营。

  (二)基层员工被动流失动因

  随着国内经济形势的下行,企业出于成本的考量,越来越多的转型到高精尖行业,加速计算机和自动化的运用,这对于基层员工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基层员工工作内容相对简单重复,所需的技术能力不高,同时获得职业培训的机会少,接触最新知识的渠道有限,难以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保持着竞争力。

  三、心理资本干预作用

  (一)心理资本干预实践成果

  心理资本的巨大潜力吸引了国内外学者对其开发应用的热情,国外学者通过对制造业车间工人的心理干预,短时间内提高了员工的心理资本水平,并且在后续的实验中发现经过心理干预的员工相比较没有干预的员工明显在工作积极性上表现更好。国内学者在对护士、警察等群体的心理干预中也证明了心理资本在增进工作积极性,减少工作倦怠消极情绪上的积极作用。

  (二)心理资本干预场景

  心理资本的干预可以进行的情境丰富,在企业稳定运行时进行心理资本干预可以加深部门之间的交流,顺畅管理层与基层员工之间的沟通,在部门团队内部成员间相互交流沟通,共同帮助协同完成业绩目标。在企业成长期进行心理资本的干预有助于提升团队的自信心,合理的利用内外部积极因素,团队成员间形成一致的行动目标和情感趋同。在企业遇到困境,部门遇到难题时,心理资本的干预可以使员工间更加紧密,相信团队的能力,并积极地寻找解决途径,减少消极情绪的蔓延,使企业团队更专注于困境难题的解决。

四、管理启示

  心理资本对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积极作用得到了国内外学者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检验,针对基层员工流失问题,需要考虑流失原因并结合心理资本的作用机制来综合考虑,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制定管理策略:

 

 (一)注重心理资本的开发,提高部门团队内部心理资本水平

  心理资本的干预开发是建立在个体社会性的基础之上,基层员工因为岗位职责的不同被分配到各自的部门岗位,在部门内部和部门之间都时时刻刻的需要沟通交流。团队心理资本水平高的团队具有内部成员间相互信任,积极沟通,在企业业绩目标的指引下相互合作,遇到困境难题主动寻找解决方案,内部成员在心理资本水平高的成员引领下朝着一致的目标努力,各自扮演着合适的角色,尽力完成目标。

  (二)关注基层员工的心理健康,加强员工职业技能培训

  基层员工是企业的基石,在管理上需要体现企业对基层员工的关怀,保证基层员工的心理健康,同时给予员工充分的职业技能培训和交流机会,了解行业最新的知识,学会使用新的机器设备,减少基层员工的被动流失。

参考文献

  [1]柯江林,孙健敏,心理资本对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与离职倾向的影响[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4,32(1),122-128.

  [2]于兆良,孙武斌,团队心理资本的开发和管理[J].科技管理研究,2011(2):157-160.

  [3]项高悦,沈苏,沈永健,团队心理资本的形成机制及相关开发研究[J],中外管理,2016.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