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论文范文 > 正文

秦腔的来源和发展(第3页)

本文共计4592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6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新中国成立后,甘肃所唱秦腔在基本遵循陕西路子的同时,又以新的思想观念十分注意内容和形式的改革创新。尤其在搬演优秀传统剧目的同时,又创作出大量的新编历史剧和现代戏,促使古老的秦腔艺术更加贴近现实并服务于现实。《李秀成》、《梁红玉》、《守江阴》、《商鞅变法》、《说书阵地》、《西域情》、《鲍三娘》、《山乡花红》、《警钟》、《爱情从这里开始》、《三满意》、《思补情》等数十部佳作,都成为建国以来甘肃秦腔舞台上的闪光亮点。演员队伍也是甘、陕两籍合处,新陈代谢有致。相继出现王彩霞、刘芳玲、张秋惠、张玉莲、路玉玲、赵桂玲、薛志秀、李民育、王新奎、段永华、邹莲蕊等一批中坚力量。新时期以来,各地新人新秀更是层出不断,窦凤琴、谭建勋、张兰秦、苏凤丽、张晓琴以及布遍全省地市州县的中青年演员都凭藉各自的艺术实力成为今日甘肃观众心目中的秦腔代名词,由此而又带动更多年轻新秀的破土而出。甘肃秦腔艺术人才的前赴后继,意味着甘肃秦腔向未来空间大踏步的延伸,更标志着甘肃秦腔以新的风姿更加兴旺发达和繁荣昌盛。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