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存货管理论文(第15页)
本文共计44676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49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二)月终盘点误差大。每个月的最后一天晚上,由该店总经理进行人工盘点实物,盘点结束后输入电脑,对每种物料的账面存量(期初库存+进货量—销售量)与实际存量进行统计,计算出盘点误差:库存误差率=(实际存量—账面存量)÷账面存量×100%,当实际存量大于账面存量时,上式为正值,表示误差升值;当实际存量小于账面存量时,上式为负值,表示误差降值。误差升值为盘盈,误差降值为盘亏。总部下达的误差标准范围是±5%,无论是负值,还是正值,超过5%,就属于脱靶餐厅,会列入总部下月重点监控对象。
接下来以制造冰淇淋所需的中脂奶粉材料为例来说明该店存货盘点状况,见表2。(表2)在20xx年的上半年中只有一个月的盘点余额误差在±5%范围内,五个月的金额误差超出了±5%范围。这说明该店物料的盘点误差大,需要对其进行分析原因,有针对性地加强管理。
可见,乐平店的物料月终盘点差异确实很大,有时甚至是成几倍的增长。但是这些差异往往都找不到具体的责任落实,很大原因是与流通环节把关不严有关。
(三)存货积压。在担任出纳工作期间,笔者曾多次发现乐平店干仓出现多种物料的积压,不仅占用了仓库的面积,而且导致占用企业的流动资金。例如,可乐有大中小三种规格的量出售,其中中杯可乐是比较畅销的,所以中可乐杯也是使用最快的;相比而言,大可乐和小可乐是相对比较滞销的,两种规格的杯子使用得也相对较慢。然而,很多时候,仓库里能看到大中小可乐杯存量是一样的。笔者认为,店面备货是必需的,但是备货量不能跟销售脱节,这样子会引发很多消极的连锁影响。对于一些一般畅销或者销量很低的产品,要将库存尽量控制在安全库存点,才能有效地解决存销矛盾。
(四)过期和下架存货损耗大。这一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存货积压的衍生现象。首先,物料都会涉及到保质期的问题,一旦存货过多,又销售不出去,就会导致物料过期,不得不废弃;其次,每个阶段都会推出一款或几款短期促销的新产品,一过了促销期,产品就会下架,往往剩下来的相关物料也会变成废物,造成不少的损耗。
就乐平店来说,每个月因为过期和下架存货而损耗的成本平均大概有8,000多元,有时候甚至达到平均水平的两倍还多,而且如此庞大的成本一直居高不下,没有降低的趋势。表3列示了20xx年上半年乐平店存货损耗成本情况。(表3)
综上可知,存货损耗成本偏高是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由于超过了保质期和促销期,乐平店存货的损耗是不少的,接近占到了存货管理总成本1/3的比例。 (五)频繁调拨货物。该店面货物调拨频繁既包括因为存货过多且保质期将近而寻找分店帮助消化,从而调出货物;也包括因为存货过少导致产品脱销,寻求分店先借用一些数量的物料来救急,从而调入货物。每次调拨都会产生一式两份的调拨单,里面包括产品的名称、单位、数量、调拨原因、调拨日期和双方值班经理的签名。调拨单是物流费报销的凭证之一,同时也是记录货物去向的一个证明,有利于后期的追踪工作。从查阅调拨单的数量和登记的日期来看,几乎每个月都出现不下5次的调拨,不少月份甚至达到十多次的调拨,造成的物流费也是从二三十元到上千元不等。如果调拨的店面是同属一个镇或者同属相邻区域,这样物流费相对较少,因为都是通过公车、自行车来运输货物,所需的时间也相对较少,支付给员工的酬劳也会较少;然而,如果调拨的店面距离较远时,所需的物流费自然攀升,因为可能要用到出租车或者小型货车来运输,调拨所产生的成本自然很高。
(六)产品脱销现象相对频繁。存货过少很容易导致产品脱销。虽然一种产品的组成材料很多,但往往很多时候缺少一样存货都会导致最终产品的脱销现象。同时,过少的存货不能应对紧急、预料外的大订单,不能解决生产、销售阶段的突发情况,如炸锅突然发生故障,造成一批产品不达标,无法出售。同样就乐平店为例,几乎隔天就会出现由于缺少某样存货而出现产品的间歇性断货,而且有月月攀升的趋势。表4是20xx年上半年该店脱销情况记录表,反映了店面因产品脱销而造成的营业收入损失。脱销现象不但会造成紧急调货的物流成本增加,也会错过销售机会,使企业信用和消费者满意度降低,对营运效益有很大的影响。如何有效地控制脱销现象一直是乐平店苦心探讨的课题。所以,高层经理也不断在这方面做出努力,很重视产品脱销的问题,都会对订货经理强调要把握好订货量,不要出现产品断货的现象,也把“合理订货,满足需求”提到管理日程的重要项目。可是成效不明显,脱销现象并没有太大降低。从表4可以看出,营运效益的高低关键是取决于货物脱销现象严重性的大小。脱销次数越多,脱销产品种类增加的可能性会更大,失去的营业额也会增加,久而久之,就使得乐平店的营运收益得不到较大的提升,甚至走下坡路。在笔者看来,盘货量的准确性、订货量的科学性和订货种类的全面性有待提高。因为这一切都影响着存货是否合理,是否能应对市场的需求。(表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