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新教材阅读材料利用的实践体会论文(第2页)
本文共计2469个字,预计阅读时长9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四、使用阅读材料的实践和案例
1.数学史和数学家的介绍,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学习数学家的优秀品质。在教学过程中数学史和数学家的介绍涉及不多,然而了解数学史对于了解一门学科起着重要作用。例如,《解析几何的诞生》一文介绍了解析几何学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两位数学家笛卡尔和费马在创立这门学科过程中的主要贡献;《中国教学史中的体积计算》则向学生展示了最古老的数学专著《九章算术》。另外可以适时地选择当前学生接触得到,比较关心的阅读材料,让学生了解数学发展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了解数学发展的前沿和动态,有助于促使学生产生使命感。
2.把阅读材料作为课内知识的延伸和应用,设计实际应用性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实际应用能力。在数学中把一个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经过适当的加工抽象表达成一个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进而选择适当的数学方法来求解,这就是数学应用性问题。通过学习与所学知识有联系的阅读材料,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完善认知结构。对这部分内容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有能力和兴趣去研究和探索。教师可以不拘形式,让学生有自由选择的权利。例如针对《诺贝尔奖金金额》一文,我让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假期完成一份研究报告,要求学生可以参考阅读材料的内容,并给这些学生提供机会在班级进行10~15分钟公开展示和说明。
3.英文数学材料的阅读,使学生能够有学以致用的成就感,语言学习和数学学习相辅相成。数学的国际化是必然趋势,信息资源的共享离不开语言文学的载体。英语作为国际化的通用语言,其重要性毋庸置疑。学生要获取广泛的信息,阅读英语资料,并能够进行理解和交流是未来人才必备条件,这也是新教材的阅读材料有部分英文阅读材料的原因。
4.教材内的阅读材料有限,教师根据学生兴趣和要求自己挖掘阅读材料作为课堂的补充和拓展。培养学生看阅读材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当学生对阅读材料感兴趣的时候,教师也可以根据情况自己准备补充一些阅读材料。
作为高中数学教师,要利用好“阅读材料”,就要考虑如何有效利用这些“阅读材料”的方式和模式,使其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以上就是我在这方面的一些做法、实施案例以及体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