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教学论文 > 正文

高职计算机维护与规范课程教学思考论文

本文共计2257个字,预计阅读时长8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高职计算机维护与规范课程教学思考论文

摘要:

在高职院校中开展教学工作,应当尽量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各专业课程应当开展相应的实践性教学探索,从而实现对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提升。当前在我国大多高职类院校中均开设了《计算机维护与规范》课程,因而加强对学生实际动手操作技能的训练,对于增强学生的核心工作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高职计算机维护与规范课程教学思考论文

关键词:

高职;计算机;维护与规范;教学实践

  伴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持续发展,计算机及其相关应用的普及程度也更加广泛,致使计算机日益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内容,其中PC端的个人电脑是当前普及程度最高的计算机,在各类事业单位、学校以及家庭当中均会遇到各种各样不同程度的问题。因此针对高职计算机教学实践中的《计算机维护与规范》课程,展开相关的教学实践探索以及相应的思考,在实践上有一定指导意义。

一、教学内容与形式

  1.教材内容的确立。在教材内容的选取方面,首先高职院校应当选取一些目前计算机发展前沿的教材内容,要具有丰富的实际应用价值且内容较为典型的教材,其中应当覆盖了当前计算机各类硬件的最新性能、特征、组装以及维护的操作规范要点,选取与学生接受程度相符合的教材,重点凸显出其中的技术性、实用性内容。其次应当在选取了相应的教材之后,还应当选取一定的电子教材,确保教材内容更新的及时性,互联网上的相关计算机组装知识其更新速度往往更快,时效性更为突出,通过将互联网上的相应计算机组装知识制作为电子文档,将其介绍给学生,不仅可以起到补充课本教材不足的作用,同时也能够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效果。

  2.教学形式的创新。在以往传统的高职《计算机维护与规范》课程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方式通常是“课堂教学+实验教学”方式,而此种教学方式不能够很好地凸显出高职院校对于学生技能培养的特色,因而笔者对此教学形式进行了创新,转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以“综合实训+模块教学”的方式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在专门的教学实验室开展实训课程,在课程的初始阶段就开始对于学生计算机组装综合能力的培训,重点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训课程时对学生进行自由组合分组,以五人为一个小组,小组数量不超过六个,经过多次实验效果总结,此种分组方式教学效果最优。在课程开始后首先由教师进行本次课程内容的讲解,进而提出相应的实训要求并进行操作示范,进而各组学生在组内开展相应的实训练习,对于实训课程的内容进行组织分工,合作完成所有的课程要求,继而总结在实际的操作演练过程中所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展开相应的探讨,最后各个小组派出一名成员陈述本组学生在本次课程所发现的问题,以及采取的解决措施,最终教师对于本次课程中每组学生的表现情况进行点评,总结并归纳存在的问题,对于学生仍然存疑的问题给予准确的解答。

二、教学效果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能够明显地感受到计算机技术及其相关应用飞快的发展速度。因而对了使学生能够在毕业之后能够及时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对于教学内容的确立至关重要。教学内容应当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时效性以及先进性。同时对教学理念及教学的方法思路进行革新,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态度的转变,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使教师针对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方法,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突出高职教育的特色,对学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改进措施

  1.突出教学的目的性。本门课程是各类高职院校中计算机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在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还应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性。对此,多数学生在学习之初认识不足,因此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使学生建立起系统的、规范的计算机维护观念,逐渐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强调技术能力的累积关键性。

  2.倡导启发式的教学。《计算机维护与规范》课程对于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具有较高的要求,因而在实际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应侧重于加强对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倡导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对于实训课程的安排要着重从安装、维护、处理故障等几个角度来开展实训教学,教师依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选用不同的且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在实践操作过程中穿插讲解,从而使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始终穿插于整体教学活动当中。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