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教育毕业论文 > 正文

高职院校现代文学教育的困境(第2页)

本文共计3649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3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3.文学趣味庸俗化

  随着消费文化的兴起,文化也逐渐趋于“媚俗化”,读者不再重视经典文学作品的品读,学校图书馆里被翻阅得最多的仍旧是一些通俗的文学读物,人们也更加青睐于网络阅读,纸媒文学中充斥着越来越多的“媚俗、庸俗、低俗”内容。该种现象的发生并不是满足当今大众的文化口味,更多的是利益的驱使。比如盗版行业规模的壮大也是因为利益的驱使,这也说明了“把关人”的不严谨,甚至是完全缺席于一些重要的传播渠道,导致很多受众都受到此类“媚俗”文学的残害,其中涉世未深的学生和青少年是最大的受害者。因此,不断兴起和蔓延的网络低俗内容,严重影响着网络文学的发展,严重干扰着高职院校现代文学教育。

  4.文学需求萎缩化

  近些年来,我国文学的现状越来越呈现出消费低迷、需求萎缩的情形,导致该现状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对于文学教育而言,也涉及许多因素:由于学校和家长对考试成绩的重视,导致长期不让孩子接受课本以外的知识;另一方面,学生受到较大的升学压力,导致文学阅读的比例大大降低。即便是在高职院校,图书馆的作用也不再是单纯的借阅图书,更多的是复习、考研;在文学的众多内容当中,诗歌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众多语文考试当中都明确规定,作文内容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此类因素都影响着高职院校现代文学教育的正常实施,不利于养成学生的文学能力、文学审美,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和文学阅读习惯等。而随着消费文化的逐渐兴起,人们更加注重于现实功利,追求的不再是思想层面的满足,而是欲望的满足,导致高涨的物质消费热情与人们对文学消费兴趣形成一种巨大的反差。人们越来越不注重对文学的消费,在功利主义的膨胀之下,在物质欲望的挤压之下,文学不再具有较好的生存空间。学习文学专业的学生,基本上也只是对文学史的学习,极少学生会去阅读文学作品。除此之外,新媒体的不断发展,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学习习惯,文学也逐渐转向为“观看”,而不是“阅读”。高职院校现代文学教育若专注于碎片化、段子化和影像化的文学,而抛弃纸媒文学,将不利于文学教育的健康、良好发展。

  5.文学教育边缘化

  随着消费文化的兴起,文学逐渐趋于边缘化,因此高职院校现代文学教育也面临着该种困境。主要受到以下几个方面原因的影响:①在高职院校建设校园文化的过程中,未足够重视文学教育,校园文化中开始盛行时尚文化、流行文化、招聘文化和推销文化等,未足够重视传统文化的建设,且学生不再追捧“校园诗人”和“校园作家”,文学社等团体也基本难以立足于众多团体中;②学生们不再对文学充满热情,一些中文专业的学生甚至也只有极少数对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其他专业的学生虽然有一些对文学较为喜爱的,但是与从前喜爱文学的学生数量相比却是大不如前;③文学阅读的萎缩,曾经学生们在图书馆借阅最多的文学作品就是中外文学经典作品,如今却是流行性小说独占鳌头,相较于纸质经典文学作品而言,学生更感兴趣影视及网络游戏;④近年来,高等院校并未足够重视现代文学教育工作,许多高职院校在经费投入、招生就业、学科建设、课程设置、专业建设等方面更注重建设应用性较强的专业。

二、对策建议

  1.开展以人为本的现代文学教育

  消费语境下,通俗文学读物之所以一再挤占经典文学作品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通俗文学读物更加重视学生实际的情感需求。因此高职院校的现代文学教育应该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能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把握学生的兴趣特点和学习情况,转变传统的文学教育观念,对当代高职学生内心的体会和感受予以尊重。现代文学教师应该与学生进行深入地沟通,筛选出具有较高思想和文学价值,同时又能够满足学生心理需要的文学作品,推荐给学生。

  2.营造现代文学教育情境

  高职院校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具有人性化和特色化的现代文学教育情境,在这个情境中渗透更多的时代创新元素,立足于学生的视角,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例如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将经典文学词语、文学故事转变成视频,并定期举办文学交流活动,组织学生多读书、读好书,鼓励学生相互交流读书经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以学生社团的形式,鼓励学生开展读书会、诗歌朗诵会、阅读心得交流会、话剧表演等各式各样的活动,引导学生阅读经典,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和辨别能力。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