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政治论文 > 正文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的体会论文

本文共计3022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1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的体会论文

摘要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重点揭示了四大领域即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之间的关系,同时揭示了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同时,他的一些方法论研究也对我们国家当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宝贵的理论参考。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的体会论文

关键词

 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中图分类号:F0-0 文献标识码:B

一、写作的历史背景

  马克思于1857年8月底到9月中旬把其导言写在编号为“M”的笔记上;1902到1903年,考茨基首次将它发表在柏林的《新时代》第一卷第23~25期,原文为德文。1857年爆发了席卷欧美的世界性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社会中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已经成为社会的主要争论点和矛盾。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系列急剧的变化如大批生产企业、商店、银行破产,大批工人失业,信用关系破坏,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这些给人们造成了很多疑问,诸如隐藏在背后的那个原因是什么?资本主义将会面临着什么?资本主义将成为什么样子?也正是这次爆发的世界性危机导致马克思对于这些问题的研究和写作进程的速度加快了。马克思利用过去积累的材料批判地吸收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精华,在《政治经济学批判》著作中,深刻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发展的规律性的内容以及运行的一套机制体制,介绍了资本主义社会这些巨变的根本原因以及它的未来走向。因此,马克思在完成了唯物史观的论述的前提下有了第二大发现,即剩余价值学说。这一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社会形态的特殊的运动规律,也正是由于这一发现,资本剥削劳动的秘密也展现在了人们眼前。

二、基本内容

  《导言》开篇第一句话揭示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就是物质生产,马克思把物质生产放在了第一的位置上。19世纪40年代前半期,马克思把政治经济学看成私有财产与其相适应的一种科学,一种经济范畴和经济规律的科学。《导言》说明了马克思对这个问题的认识的转变。在经济学当中,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是四个彼此分开的重要环节,但是马克思反对将这四个部分拆开进行孤立的研究。马克思认为,生产与消费是紧密联系的,是一个辩证统一的总体,是同一的,应理解为“由生产而可能的消费”和“为消费的生产”二者的结合,每一方都包含着对方的存在形式,两者互为条件。一方面,消费为生产提供主体对象,提供动力需求;另一方面,生产为消费提供材料和消费方式,同时提高消费者的心理需求比如高级消费、奢侈消费等。正如心理学家马斯洛的“五个层次”需求理论之自我实现的价值满足即对目标的追求。而分配是一种不可独立于生产的活动,体现在生产关系决定了人在分配中的地位;交换则是连结各种不同性质的生产之间的纽带。马克思认为这四个部分构成一个总体的各个环节、各个要素,是一个统一体的不同方面。《导言》的第三部分表达出了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总体思路。他希望用一种具有浓厚德国古典哲学风格的演绎方法从对基本概念的界限与分析开始入手进行研究,如首先明晰商品、价值、货币、劳动等概念,扩展到社会领域,考察这些概念的本质特征是如何在社会各阶级的经济活动当中体现出来的。马克思的《资本论》就是遵循了这样的逻辑。虽然马克思在《导言》中没有指出将经济活动的批判深入到对上层建筑领域的分析当中去,但在后来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参考文献》当中,马克思提出了他的政治经济学研究所遵循的主线。马克思指出,生产关系所构成的是一个社会的、现实的基础,相应地会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会与这样的基础相适应。马克思之所以能够将他提出的核心概念和原理放在历史的背景之下进行思考和分析,是因为他在方法论层面进行了一次革命性的开创。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当中,马克思专门腾出一章《政治经济学的方法》来阐明自己的方法与前人的区别,即他遵循的突出特点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马克思运用了数量分析的方法如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方法、归纳与演绎相结合的方法以及运用了从抽象到具体的思维模式进行考察,既重视“完整的表象蒸发为抽象的规定”,也重视“抽象的规定在思维运行中导致具体的再现”。马克思反对黑格尔把实在理解为自我综合、自我神化和自我运动的思维的结果,却强调要在具体的、历史的社会环境下去研究社会存在,进行归纳,而同时进行思维的加工。马克思的主要著作是依照这样一种逻辑写成,即:首先根据现实社会存在的经济现象进行抽象(而这个过程并不像培根的归纳法那样在行文中体现出来);而后把这些一般的抽象的概念进行条理性的解释,得到一般意义上的理解;最后进入完全现实的实证研究。可以说,这正是指导马克思《资本论》写作的主要方法论原则。马克思认为这些传统经济学家注重一般而轻视具体,忘却了具体是“对先验的东西进行抽象综合的规范”,而把事实上仅为资本主义社会所独有的概念,如资本等,视为是永恒的,由此论证资本主义是一种永恒的制度。而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则认为一切概念都是存在于具体的历史当中的概念,任何范畴均是历史的范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现实决定了这个时代特有的资本、劳动等概念;而一般意义上的“劳动”则是被跨越时代地抽象出来的概念,它只能是各个时代具体劳动形式的一种共性概括。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