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教育毕业论文 > 正文

对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研究论文

本文共计2543个字,预计阅读时长9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对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研究论文

内容摘要:

音乐教育的目的和作用是提高大学生审美力、创造力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和处理社会关系的技能,幸福感是由这些因素共同作用而产生的对自身存在与发展状况的一种积极的心理体验。

对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研究论文

关 键 词:

音乐教育 心理体验 幸福感

  幸福感是心理学上的一个新兴的研究方向,它属于积极心理学的范畴。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因素有积极的人格品质、爱、勇气、人际关系技能、审美力、创造力、对未来的憧憬、洞察力、才能和智慧等。其中重视自己人格的培养和塑造是个体心理素质的核心内容,培养和塑造自己的人格,即让自己拥有积极的自我观念,恰当地认同和接纳别人并能够面对和接受现实。积极地改善社会关系,尤其是家庭关系和朋友关系,并能正确处理,得到获得与付出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是一种体验生命与情感的教育。音乐教育可以带来正向情绪体验,主观幸福感在完善个体人格、提升能力和自我认同等这些正向情绪体验中获得。

一、合适的音乐教育方式带来积极的心理体验

  普通高校的音乐教育在课程设置上,主要是“接受”和“参与”两方面,它的主要内容是音乐欣赏与音乐表演。

  1.“接受”音乐的实践与提高大学生感性体验和理性认知

  音乐作品在欣赏的过程中尝试采取探讨、启发、引导的方式,尽量调动学生运用这些知识,建立他们思维上的自我意识和积极性,并适时地予以鼓励和指导,使学生在得到音乐知识的同时,又获得音乐欣赏的初步技能和感性体验。

  具体教学中可以运用这些方式:①了解音乐语言的特殊性;②了解音乐语言中丰富的表情性以及音乐具有的模仿性、象征性与暗示性的特征等;③结合不同乐曲讲解音乐的曲式结构与音乐的组织手段、乐器性能及表现力;④从音乐的形式与传统的继承关系、音乐的风格、精神特征及音乐与姊妹艺术之间的联系等方面讲解;⑤用比较鉴赏的方法进行分析讨论。

  在教学中,教师不要将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灌输”给学生。但也要注意,音乐欣赏中只有发散性思维是片面的,必须辅以集合性思维,才能完成从感性欣赏到理性欣赏的全过程,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创造性思维。大学生通过学习音乐的内部结构与它所表达的相关内容,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追求作曲家所表达的一种对世界的认识与深刻“体验”,探求音乐所表达的“意义”,提高审美意识与精神境界,从而追求音乐中所表达的人类对理想的憧憬及人生的奋斗与牺牲精神。

  2.“参与”音乐的实践与增强大学生沟通能力和提高团队精神

  音乐活动通过表演来进行,是审美活动最生动的方式,也是人们交流内心感情的机会和渠道。在教学中,让学生以演唱、演奏或其他活动方式参与音乐欣赏,可使学生下意识地从听觉上注意音乐、熟悉音乐,最终通过实践来验证自己的体验。

  具体教学中可以运用这些方式:

  ①演唱。通过对歌曲的演唱或某音乐作品主题的演唱,能加强学生的音乐记忆力和提高学生的表演水平,使他们对作品有更深的体验。

  ②节奏参与。节奏是音乐的脉搏,是音乐的生命和基础,让学生合着音乐的节奏,感知音乐韵律,很容易让欣赏者与音乐融为一体。

  ③结合体态律动辅助欣赏。体态律动是对听到的音乐做出即兴的动作反应,这对于感受音乐的节奏、乐句、情绪等都非常有利。

  ④多声部训练。多声部训练是学生对两部或两部以上的不同旋律同时进行的训练,这对于掌握音高、音准、节奏等基本要素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还能在训练中感受音乐和声及织体的变化。

  在学习音乐的同时,享受多声部训练的快乐,积累与他人合作的经验,增强沟通能力,提高团队精神,从而进一步提高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和处理社会关系的能力。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