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工发表职称论文(第2页)
本文共计4166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4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2.3合约预防
在当前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中,合约条款主要还是沿用传统的合同范本,对现场管理的要求不明确,对甲方工程部缺乏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没有形成有效的合约监管机制,不利于对施工单位根据合约进行有效的管理。而且每次招标都需要编写技术、管理等方面的条款,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因此,在招标、合约阶段应对招标文件及合约文件进行完善。针对规范模糊和现场施工常见、易错的环节,提出具体的预防措施和工序质量管理要求,企业版本的施工工艺要求、质量管理标准等均应进入招标文件,并作为合约文件的附件,要求投标方予以响应,以避免施工过程中因前期未明确造成扯皮或引起成本争议。如此,形成一套标准化的招标文件、合约文件,进而提高了招标采购以及甲方工程部的管理效率和水平。
2.4施工工艺、工序控制预防
在当前环境背景下,现场过于强调甲方工程师和监理工程师的不间断检查和不疏漏的检验,几乎不现实。劳务队伍水平参差不齐,要求劳务工人完全严格按规范、图集和工艺要求进行施工,若没有有效的质量控制手段,也是不现实。房地产企业的工程管理,在当前的市场条件下,应该明确执行力保障性和劳务操作规范性一定会出现偏差。过分的强调施工队伍的责任心和工人的技能保障,没有任何意义。正确的方式是在现有的环境下寻求突破,找出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法。设计部门也要考虑在这种无奈的背景条件下,采取通过设计预防和节点强化等措施,在默许部分不规范施工的条件下,依然可以保证工程质量。工序控制点是指为了保证工序质量而需要进行过程质量控制的重点。一般设置的原则为关键部位、薄弱环节、或施工单位容易出现问题的工序。如同于隐蔽工程验收,在工序验收合格前,严禁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作为过程质量控制的重点,应该按照检验批划分及管理的方式,进行工程质保体系控制的责任管理,使重要工序在一定时期内处于良好的受控状态。所有分部、分项工程在大面积施工前,均应做小范围样板,对于重点部位、重点工序,同样可以实行样板管理。
3成本控制分析
3.1设计阶段
在设计过程中重视对建设工艺以及关键材料的控制。业主方负责人应当会同设计单位工作人员共同研究项目建设期间所占成本比重较高工艺、材料的控制措施。把主要技术指标与经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确保设计方案实施下的成本开支能够严格控制在业主限额范围内。
3.2招投标、合约阶段
首先,业主应明确各参建单位的施工范围,尤其是各专业发包单位的交叉衔接的施工部位,避免因范围不明确导致施工单位之间出现相互推诿、规避施工责任的现象,进而影响了工程的形象进度。同样道理,各单位施工范围明确后,大大降低了后期施工过程中的签证工程量,工作量减少了,从而大大提高了业主的成本管理效率。比如,外墙石材干挂收口处与主体结构之间往往存在一个间隙,该间隙由业主单独发包的干挂施工单位封堵还是由主体总包施工单位施工,如果在各自的招标及合约文件中都没有约定的话,就会出现扯皮的现象,最终还是要业主出面办理签证委托其中一家单位进行施工,增加项目成本,如果有明确的话完全可以包干在合同总价中,降低业主的工程成本。所以施工范围编制说明一定要详细,并做为招标及合约文件的附件要求投标人响应。然后,建设单位应委托资质水平良好的造价咨询企业根据本工程实际情况详细编制工程量清单内容。清单编制一定要详细到分部分项具体子目的项目特征文字说明,包括施工工艺,施工顺序等,比如外墙贴砖有粘结剂粘贴和水泥砂浆粘贴,工艺不同,单价不同,通过文字明确就可以做为项目部现场管理的理论依据,防止施工单位投机取巧。同样,设计中一些不影响工程验收及后期使用功能的结构可以在清单编制时明确不计算,比如户内房间的砖砌体隔墙,在交房后住户一般都会按自己的装修设计方案进行拆除,而且土头清运费要由建设单位或者物业承担,无形中增加了两块成本,一是砖砌体的施工成本,二是垃圾清运的成本,因此在清单编制时就明确这部分内容不计算,建设过程不施工,从而又节省了成本。最后,企业版本的施工工艺要求、工序、质量管理标准等应进入招标文件,并作为合约文件的附件,做为工程部现场管控的一个有效手段,同时也能避免后续工程施工中因前期不明确引起施工单位追加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