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美术学毕业论文 > 正文

新型美术教师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的研究论文

本文共计2142个字,预计阅读时长8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新型美术教师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的研究论文

  高师院校美术教学论是新型美术教师人才培养的一门主要学科,它具有实践性强、理论性丰富以及综合应用性高的特点。通过对它的学习,学生可以系统地掌握初等美术教学的基本知识,形成一定的教育理念,具备一定的教学技能,同时还能具备初步美术教学研究能力。但传统的高师院校美术教学论与现代新课程改革高效的要求存在诸多矛盾与反差,无法满足社会对这种新型美术教师人才的培养需要。当下,此门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

新型美术教师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的研究论文

一、高师美术教学论课程改革的意义

  (一)高师传统美术教学论课程存在的问题

  美术教学论课程存在的问题,表现在学校对该课程重视不够;对讲授此门课程的教师培训不足;同时课时少、学生数量多,导致教师授课、指导质量不高,不能使学生很好地掌握与提高教学技能水平;对试讲所用的微格教学硬件及其他相关设备配备不够;缺少教育见习,学生观摩学习机会少;由于高校连年扩招导致学生文化理论基础参差不齐,学生备课、讲课能力不一,这些问题的存在,促使美术教学论课程必须进行改革。

  传统美术教学效果与现代新课程改革高效要求存在着矛盾反差。该课程如果仍然延续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继续采用陈旧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内容方面仍不具有理念中的主题、教学三维目标、人文关怀、创新性等,没有明晰的重、难点,将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学质量达不到要求。

  (二)国外高师的先进做法提示我们对美术教师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思考

  培养高质量、高素质的新型美术教师人才是社会需要,也是提高美术教师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方向。当今世界各国都以这样的指导思想进行人才的培养。日本强调高等教育要适应综合创新的科技发展趋势,十分重视综合性人才的培养。在日本各高等院校普遍实行有利于综合人才成长的完善的学分制,理工类大学大量开设科学技术社会学等综合性跨学科课程,学校的选修课在全部课程中占25%至40%。西方许多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基础性人才素质的培养。我国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特别是近几年,全国各类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讨和尝试,旨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以综合素质为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2001年5月29日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第28条指出,完善以现有师范院校为主体,其他高等学校共同参与,培养培训相衔接的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加强师范院校的学科建设,鼓励综合性大学与其他非师范类高等学校举办教育学院或开设获得教师资格所需的课程。意味着教师的培养培训在过程上由分割走向一体和连续,在体制上由封闭走向竞争,教师来源渠道由单一走向多元。这加剧了高校之间的竞争。因此,深入研究和探讨改革高师院校美术教师人才特色培养模式显得十分必要。

二、高师美术教学论课程改革的具体措施

  (一)加强教学论课程的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美术教学论课程教师的培养,应以各种方式有计划、多途径、多层次地选派更多中青年教师到国内外知名大学进行短期、脱产培训和学术访问,快速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培养专业学科骨干;改变美术教育教学陈旧理念;经常组织教学论课程教师到美术基础课程改革成功的省份进行考察、学习,直接感知、体验课改的精髓;经常聘请优秀地方美术教师交流、探讨;改善目前各高师美术院校教学论教师的现状,提升教师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美术教师人才。

  加强美术教学论课程师资队伍的科研能力,特别是中年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学校、学院也要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加大对科研项目的资助力度和科研成果奖励力度、激励制度,使教学论课程教师在完成好教学任务的同时积极投身科研工作,为今后更好地培养创新美术教师人才提供保障。

  (二)调整美术教学论课程改革,提升学生综合专业素质、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

  1.提升学生综合专业素质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