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电气自动化 > 正文

变电站自动化的现状与改进论文(第4页)

本文共计8276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8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2.2.2 小电流接地选线的分散化

  众所周知,小电流接地选线的基本原理如下:

  (1) 对中性点不接地系统采用:①比较基波零序电流大小;②比较基波零序功率方向;③比较基波零序电流方向;④比较基波电流最大值方向。

  (2) 对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采用:①比较五次谐波电流大小;②比较五次谐波功率方向;③比较五次谐波电流方向;④比较五次谐波电流最大值方向。

  因此将小电流接地选线分散到出线保护中,不能单独完成选线功能,必须依赖就地层所有出线保护装置、网络层、站级层的完好性,将所有出线同时刻信息汇总后,才能作出正确判断,同时刻信息的条件可以采用3U0的同时出现来满足。

  将小电流接地选线分散到出线保护中,可以独立实现自动或手动接地探索,通过跳闸和重合闸来进行。

  小电流接地选线功能不是可有可无的不重要的功能,现场报道过当出线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后由于未能及时报警故未能及时解除故障而导致人畜伤亡的不幸事件。因此小电流接地选线的分散化,成为一个争论的焦点。

  2.2.3 同期操作的分散化

  传统自动同期重合闸,由保护装置的同期检测回路及软件共同实现。

  传统开关的手动或遥控同期操作,由手动或遥控继电器切换同期点的电压及同期点的合闸操作回路和同期判别装置共同实现。

  因此传统的集中同期方式接线复杂。

  可以将手动或遥控同期功能分散到保护装置中,或分散到单元式测控装置中。

  2.2.4 母线保护的分散化

  传统母线保护必须把母线所有的TA二次集中到母线保护装置中,母线保护的出口又必须连接到母线上各元件的跳闸回路,因此接线复杂。

  母线保护能否分散到线路保护中,并通过专用网络传递信息,实现母线保护功能,可以采用GPS同步。由于母线保护的重要性,因此母线保护的分散化成为又一个争论的焦点。

  2.2.5 故障录波的分散化

  故障录波的作用为:①分析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的动作行为;②分析故障过程、故障类型、故障水平、故障远近等。

  因此故障录波的分散化不影响变电站自动化的可靠性,但是怎么分散才能达到故障录波的应有作用是值得考虑的。

  目前利用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提供的数据来替代故障录波是不恰当的,其理由为:①故障录波的完好性依赖于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的完好性,自己不能证明自己;②分散式故障录波应从模拟量输入、开关量输入、数据采集、数据的分析判断以及电源都独立于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

  因此重要的变电站在独立的分散故障录波出来之前,应采用集中式故障录波。

  2.2.6 电压和无功的控制

  电压和无功的控制一般采用调整变压器分接头,投切电容器组、电抗器组、同步调相机等方式实现。操作方式有:手动、遥控、自动。

  目前电压和无功的控制功能有两种实现方式:①专门的电压和无功控制设备;②由站级层根据就地层通过网络层提供的电压、无功、抽头、开关状态等信息由软件完成。

  2.2.7 “五防”操作及操作票

  防误闭锁方式基本有:简单的挂锁、机械连锁、电磁锁、程序锁及微机防误系统等。

  ①防误系统与站级层的当地监控及远动主站通信,确保当地监控与远动对断路器、电动刀闸的控制操作经防误系统允许;②防误系统出具操作票;③就地操作经五防锁控制。

  将“五防”功能由就地层本身实现,达到本单元“五防”功能;

  将“五防”功能由当地监控和远动主站本身实现,达到系统级“五防”功能。

  2.2.8 GPS对时问题

  传统GPS对时是由GPS同站级层对时然后通过网络层对就地层设备广播对时,此方法缺点是就地层设备对广播对时的响应不一致导致对时精度不能真正满足SOE的要求,因此应将GPS直接对就地层设备对时。

  2.2.9 保护测控一体化

  对低压设备或农网设备,可以将保护、测控合二为一,当然TA回路要分开,以保证精度要求。

  一体化装置必须优先满足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的四性要求。一体化装置的出现要求用户体制适当调整。

  未来有可能将智能仪表、电源等同以上功能一体化。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