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学前教育 > 正文

少数民族艺术在幼儿教育中的价值论文(第3页)

本文共计6338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2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三)对民族文化艺术发展的价值

  长期以来,我国的各民族在生产生活中亲密往来、紧密依存,形成了多元一体格局。少数民族文化艺术要持续不断地发展下去且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就必须百花齐放,保持民族文化艺术的多元性,同时又要有一体性,维护中华民族的团结与和谐。多元和一体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发展的核心。而少数民族艺术在幼儿教育中的传承既有利于保持民族文化艺术的多元性,又有利于维护我国多元一体的文化艺术格局,从而在多元一体中促进少数民族文化艺术蓬勃发展[11]。

  1.有利于保持民族文化艺术的多样性

  文化多元主义的一个核心观点是,在每一个多种民族聚居的国家,每一个不同的民族都应该保留住自己本民族的语言和传统文化。而文化相对主义则认为多民族国家的不同民族应该相互尊重各自不同的文化差异,从而谋求不同文化的共存。文化在传承和发展中逐渐具备多样性的特质,这就像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一样,也会由于地域和具体条件的差距呈现不同的特征。保护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也必须像保护生态环境的多样性那样,随时保持警惕。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文化也呈现出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全球化的文化发展趋势开始冲击着我国少数民族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更强烈冲击少数民族的文化艺术表现形式。特别是那些地处偏远山区,人口少,经济滞后的民族,他们具有鲜明特色的艺术形式正面临着缺少继承者的不利局面,长久以往,一些少数民族艺术就会走向消亡[12]。而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民族文化的安全在一定程度上就意味着一个国家精神文明的安全,所以在面对当前少数民族艺术文化的危险局面,需要国家和社会密切关心,积极地采取措施,保护好我国少数民族文化不被侵蚀,如果一个民族的文化消亡了,那么这个民族也会最终走向消亡。少数民族艺术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需要寻找和研究出更科学有效的方式加以创新和传承,让这些少数民族文化的瑰宝在新时期闪烁出更耀眼的光芒。所以,少数民族艺术在多民族地区的幼儿教育中传承,可以为各种不同民族的艺术培养可能的继承者,从而维护了我国民族文化艺术的多样性。

  2.有利于维护我国多元一体的文化艺术格局

  中华民族是中国从古至今各民族的总称。在中国经历不断分合后最终成为一个统一国家的过程中,多种民族也相互交融,最终形成中华民族这个民族集合体。在我国5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56个民族不断交往、杂居、通婚、融合,又在分歧中不断争斗、分裂、灭亡,逐渐形成一个融合又各具个性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在历史的积淀之下,我国的56个民族具有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这些民族文化又共同构成了统一的中华民族文化。中华民族文化既有一体性,更有多元化,一体性和多元化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显著特征[13]。艺术文化的传承既要维护文化的一体性,也要维护文化的多元化。如果对民族文化过于忽视,容易造成部分民族文化的消融,不利于文化生态多样性的安全。而反过来如果对民族文化过度的强调,过分推崇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同时排斥其他民族和民族文化,很容易陷入狭隘的民族主义误区。民族的团结和和谐需要使不同的民族也能相互认同各自的民族文化和建立情感上的亲近关系。所以,在多民族地区的幼儿园教育中传承少数民族艺术,可以培养本民族艺术的继承者,维持民族艺术的多样性,另一方面可以增进各民族的感情,相互认同,有利于维护我国的多元一体文化艺术格局。总之,幼儿时期是每个人成长的奠基期,具有重要地位和特殊意义,甚至会决定其未来人生的走向。此时,幼儿心理和生理地发展也提供了在幼儿期传承少数民族艺术的可能性。在幼儿期传承少数民族艺术不仅是传承的一种有效途径,更对幼儿自身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在多民族地区的幼儿教育中传承少数民族艺术也有着全局性的战略意义。同时,少数民族艺术可以被看作是一种幼儿教育的特殊工具,可以成为一种幼儿教育的重要资源,这种资源丰富了教学的手段,充实了教学的内容。也正是幼儿教育和少数民族艺术二者之间相互碰撞和交流,才会共同为少数民族艺术传承产生更多的积极意义[14]。

参考文献

  [1]赵世林.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传承论纲[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2.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