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论文范文 > 正文

关于人类生存方式的理论意蕴及阶段性特征分析(第2页)

本文共计4121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4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还有一些学者从文化哲学的角度,对生存方式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衣俊卿教授对人类思想史上关于人对自己存在的各种界定做了详尽分析,以古希腊哲学为典型的理性主义传统把人界定为理性的存在;自然主义哲学则把人视作大自然的物种之一,认为是自然的存在;以存在主义为代表的非理性主义或人本主义思潮倾向于把盲目的生存意志或权力意志理解为事物和人的存在的本质,即自为的存在;现代文化哲学坚持从人的文化创造和生活世界来理解人的存在,即人是文化的存在。

  :应届毕业生论文网毕业论文论文网    南京大学的林德宏教授将生存划分限定在了人的物质生存上,以物质生存系统各要素所起到的不同作用,确定某个历史阶段人类生存方式及特征。他认为,人类的生存分为自然生存和技术生存,自然生存是“人类主要依赖自然界所提供的自然物质资源和自身自然能力的生存方式”,技术生存即“人类主要依赖近代技术和技术物而生存的生存方式”。但这是传统技术生存,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必将进入新技术生存。林先生将新技术生存这一生存方式界定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阶段人的生存方式。

  陈彬和常立农先生把人类的生存方式划分为三个阶段,即自然态生存、机械式生存、技术化生存。其分别对应着人类历经的农业经济社会、工业经济社会和知识经济社会。自然态生存中人类处于农业经济社会,科学知识及干预自然的能力较低。这一阶段,人与自然均合乎各自目的而存在和发展,是和谐和统一的关系。机械式生存是指三次工业革命后开始的人类生存方式。人类在感受机器征服自然的胜利感的同时,陷入机器异化和大自然的报复之中。技术化生存是在上世纪80年代以来,科技迅猛发展,技术改变了人的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和生产方式以及思维方式之后的技术化社会中,现代人的生存新方式。

  而马克思明确提出,人类生存方式的演进与人类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不可分的。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提出了“前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共产主义”三大社会形态的划分思想。以人的依赖性关系为基础的人的非独立性是最初的社会形态;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第二形态;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是第三阶段。根据马克思的三个阶段的哲学思想,结合国内外学者的分析,人的生存方式应划分为自在生存、自为生存和自由生存三个阶段。

  自在生存主要是农业社会时期人类的生存方式,是原始社会时期也就是马克思所界定的“人的依赖”的自然经济为特征的人类社会最初的社会形态时期人类的生存方式。自在生存阶段人们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原始共同体的,人的发展取决于生产力,经济发展形态处于农业文化的自然经济时期。自在生存的主要特点是凭借经验生存,对技术的依赖程度相对较小,技术异化还没有达到对人的全面异化。自在生存阶段,人的生存相对自由但不安全。

  自为生存是农业社会后期,主要是商品经济、工业社会时代、技术时代人类的主要生存方式。随着交换和分工的出现及扩大,共同体内部出现了私有制,商品经济逐渐代替了自然经济,此时人进入独立性阶段,经济形态是工业文化的商品经济时期,人的孤立化和人对物的依赖性逐渐表现出来。自为生存与自在生存的区分并不是绝对的,二者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生产工具对人的生存的影响程度以及人类在生存中对工具技术的依赖程度。比较而言,自为生存阶段,人类生存对工具技术的依赖相对较大,其程度可以从最初的人的脑力、体力的延伸的前工业社会生存状态,直至技术异化日益严重的工业社会的技术化生存状态。自为生存阶段,人的生存相对安全但不自由。

  在这个阶段,技术化生存是人类自为生存方式的一种表现形式。技术化生存特指工业社会时期科学技术高速发展阶段,人类对近代技术和技术产品高度依赖状态下的人类生存方式。技术化生存作为技术时代人类的生存方式,具有生存时代的近代工业化、生存基础的技术依赖性、生存状态的技术意识形态化和生存活动组织方式的“非理性”等特征。技术化生存中人类生存面临着困境,从本质上说技术生存中人类的生存困境是文化的困境。摆脱人类生存困境,需要人类的生存方式从技术化生存向创造性生存的转向。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