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论文范文 > 正文

浅谈人类认识方式与世界存在的偶然性

本文共计3564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2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浅谈人类认识方式与世界存在的偶然性

摘要:

本文从分析世界存在的部分偶然性因素入手,通过对世界存在的偶然性与偶然性的分析,启发对人类认识世界方式的思考,肯定人类追求自由的可能性。

关键词:存在 必然 随机

  世界的存在究竟是必然的还是偶然的,这是一个富于争议的哲学话题。但是这不妨碍我们探讨世界和事物存在的偶然性因素。

  在人类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能够千里传音,能够克隆生物,能够上天入地,却为什么仍然无法预知死亡的时间,无法精确预见和避免自然灾害,甚至无法获得历史的真相?这究竟是不是人类认识永远无法达到的极限呢?在我们做出种种安排和设计之后,为什么总是会有一些突如其来的事件将计划打乱呢?在我看来,这些都是世界存在的偶然性因素导致的,而这些因素的存在,就注定了事物的发展永远是带有偶然性的。

  那么,这些偶然性的因素又包括哪些呢?如果我们把研究方向对准科学发展和社会生活,可以大致归纳出以下几点。

一、人类认识的有限性

  如果按照决定论的观点,普遍的因果决定关系,是诸存在者总体的基本法则。世界的一切现象、变化、进程,都遵循严格的必然性。至于“偶然性”,则是人类因为对某些必然规律无知而采取的遁词。

  诚然,在人与世界的接触中,人们的确认识了世界的一些面貌,但是,世界的一切现象、变化、进程是否都遵循严格的必然性这一点还未可知。在自然界中,有很多东西是人们无法预知的,这里存在两种可能:一是这些东西原本就无规律可循,只是突然发生,是随机的,因此人类没有可能通过自身掌握的知识去预见;二是这些事物确实带有规律,而人类的知识有限,暂时还不能把握它们。第一种情况,能够明显地表明世界存在的偶然性,对于第二种情况,我们可以看出,在人类知识有限的条件下,偶然性的因素可以说是影响事物面貌的决定因素,即便人类认为自身掌握了一些规律,也有可能只是认识到有限的部分,事物的变化总是有可能超出我们所掌握的领域。人类可以不断地增加自身的知识,但是相信人类能够认识的那个部分永远都小于世界的真实面貌。

二、人与事物都随时处在变化之中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曾经用“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来形象地表达事物无休止的变化状态。的确,在世界展示它的面貌时,永远都带着变化和对自身的否定。人与事物这种随时处在变化之中的特点是事物偶然性的又一决定因素。

  在探究事物规律的过程中,人们总是要通过对一些确定对象和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才可能得到想要的结果。在科学实验中,实验者无论是解剖一只兔子还是化验一滴血液,对样品的采集、保管和处理无一不在变化中。在实验品中,有生命的`物体随时都在新陈代谢,即使死亡之后,微生物也会无孔不入地对其尸体进行分解;无生命的数据、模板也会以各种方式发生着变化。科学研究对象的这些变化直接影响着研究结果。那么,人类对永恒变化事物的研究,得到的结论是否就只能是相对的了呢?

  除此之外,研究者自身、研究器材、研究方式、研究环境等方面发生的变化也会对研究的结果造成影响。在可以考察到的因素中,我们能够把这些变化导致的差别计入结论中,但是,相信仍然有很多细微的因素是我们常常会忽略甚至无法发现的,例如研究者的某个习惯动作或者实验当天的气温升降。

  从纵向来看,一个事物从产生到消亡,其间无时无刻不在变化当中,我们在研究时只能截取它的某个阶段作相对静止的研究;从横向来看,事物在一个特定阶段,它的各个部分也都在发生着变化,这些变化相互影响和渗透,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它的全貌。无论是哪种方式的变化,在事前,其变化的质和量都难以精确核定,这也可以视作其偶然性的一个来源。

三、事物发展的随机性

  在决定论者看来,世界在时间中的进程就如一个从某一起端(最初状况)开始的因果链条,这链条环环相扣,没有空隙。18世纪的法国学者拉普拉斯把这一形而上学原理表达在其动力学的决定论中。他指出,只要我们能够用一组方程式描述这世界的力学关系,那么,如果给我们一个初始条件,我们就能用方程式准确地推算出这个世界的一切未来状态。然而,我们真的能够达到这样的理想状态吗?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