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物理论文 > 正文

物理探究式教学分析论文范文

本文共计2719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0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物理探究式教学分析论文范文

一、教学首先要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物理探究式教学分析论文范文

  在教学中,兴趣能够促进学生去思考、去探究、去创新,它是发展思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催化剂,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自觉性和创新性的一种内在动力。

  物理学史的大量事实证明,强烈的创新意识来源于永不满足的好奇心和对科学的热爱。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充分利用幽默的教学语言和有兴趣的小实验等方法来激发学生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求知欲,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1.幽默的语言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表达形式上的艺术美是一种很重要的基本教学能力,其中教师讲课的语言感染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天真活泼、好奇敏感的初中生,效果尤其明显。语言风趣、讲解生动,可以使学生愿意听并引起他们的高度注意,能够让他们在较为轻松的环境中接受知识、增加技能。

  2.通过有趣的物理实验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通过趣味新奇的物理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从而激发他们思索的欲望。

  如在讲“浮力的应用”时,从木头漂浮在水上讨论起,使学生认识到木头能浮起是因为木材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再讨论把树干挖空成为独木舟的好处是减小重力,可以多装货物,增大了可以利用的浮力。由此引出“空心”的办法。接着,演示卷成一团的牙膏皮浮在水面,把“空心”可调节重力、浮力关系的这种办法推广到密度比水大的材料。通过实验演示,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

二、探究式教学应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在传统的教育中,教师是主角,学生是观众,教师在想尽一切办法使知识易于被理解和接受,学生被教师要求认真听讲,学生的地位是被动的。

  心理学认为:“教育的对象——学生是一个能动的认知体和生命体,是学习的主人和知识的探求者。学生的素质不是直接从他人那里获得的,而是通过自身能动性的活动(即主动性的活动)发展起来的。”

  要想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地位变被动为主动,教师一定要从“前台”退到“后台”,不要害怕学生理解不了课本的内容,就算理解不了,也让他们试一试,不要轻易让他们吃“咀嚼过的东西”,那样的东西虽然很容易消化,但就怕他们习惯如此之后,再也不愿意或不敢啃硬骨头了。对于物理这门课,它有许多千奇百怪的物理现象,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对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等方面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笔者在讲“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这个内容时,是这样安排的:用手将塑料尺的一端固定在讲台的边缘,尺子的.另一端伸出讲台面,再用手拨动,让尺子发出声音。

  问:这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让学生对照课本前导学,结合新课内容梳理知识,并且与同学讨论。有些同学认为:“声音可能是塑料尺敲打桌面时,两者撞击发出的。”也有同学认为:“可能是塑料尺振动时与空气摩擦,空气发出的。”也有认为:“可能是尺子本身振动产生的。”有个别学生认为:“要是因为振动产生的,那么为什么我的手在空气中左右振动却没听到声音呢?”学生纷纷提出不同的观点。

  这时,笔者在教室内巡视,及时指导学生并与学生讨论,发现学生的共性问题与个性问题,并且回答学生所提出的“稀奇古怪”的问题,充分肯定他们独到的见解,保护学生的创造意识,为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服务。

  但是,对于“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这个根本性的问题,笔者不直接给予答案,而是要求学生通过课前的预习,利用自己设计的小实验来验证自己的观点。质疑讨论之后,学生通过自己动脑、动手,答案——“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很快就得出来了。

  在整个探究活动中特别要注意组织好学生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见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提供足够的空间,同时教师也应在方法上加以指导,将学生没有提出的问题提出来,让学生讨论,以保证教学内容的完整性。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