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的研究及推行论文
本文共计3508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2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大学物理的研究及推行论文
1以可持续发展为宗旨的教学团队建设
1.1健全教学团队的管理机制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团队由四个校区(南岭、朝阳、南湖、新民)的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组成,团队组建后,逐渐完成了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体系的整合,并按照工科、理科和医科双轨道进行统一的教学。实现了教材双轨、大纲相异、学时有别的教学管理模式。加强教学管理和运行过程的监管。推选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授主持各个门类的大学物理实验课的教学过程,成立了由教授组成的实验课程督导小组,坚持跨校区听课,并及时进行校区间的交流。健全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规范任课教师的教学过程;组织集体备课,开展教案评比;定期召开学生和教师座谈会,及时沟通情况,反馈信息,改进教学中存在的不足;采用课堂学生问卷调查和网络学生评价相结合的模式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态度等进行综合评价,并作为教师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
1.2广泛交流,促进教学与科研共进
团队以内、外交流合作为纽带,促进团队的发展,提升团队的影响力。组织团队内部教师定期座谈,开展教学难点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进行课题的研究进展和学术成果探讨;同时,定期邀请知名教授来校介绍物理前沿技术,邀请教学名师来校传授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为团队成员创造条件并鼓励其投入科研与教改工作,支持团队成员积极参加国内教学研讨会,就学术、课程建设等方面广泛进行交流,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扩大教学团队教师在国内外的影响。团队多人主持或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人负责或参与省部级科研课题、省部级和校级教改项目;发表了SCI、EI收录论文几十篇,在核心期刊、教学期刊上发表论文近百篇;多个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已授权,多个项目获得省部级科研和教学成果奖。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不但提升了团队教师的学术水平,为创新实践平台的持续、良性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也促进了团队整体的可持续发展。
2构建多层次课程体系
吉林大学物理教学中心每年承担了全校84个专业,6000余名学生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任务。针对校区多、学生多、学科广的特点,以培养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按照“层次化、自主化、研究化”的教学理念,为满足不同层次人才培养的需要,构建了面向全校各专业的由低到高、从基础到前沿的全面开放的物理实验课程体系[3]。基础性实验:主要学习基本物理量的测量、基本实验仪器的使用、基本实验技能及测量方法、数据处理的理论与方法等。基础实验对学生科学实验习惯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具有一定的铺垫作用,是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的基础。在基础实验中,如力学、光学、电学、电子基本仪器与测量为学生必做实验;而等厚干涉,密立根油滴仪测电子电量等实验为选做实验,其要求学生根据自身专业的特点及个性发展需要进行选做。综合性实验:是在同一个实验中涉及到两个以上知识领域、综合应用多种方法和技术的实验。用以巩固学生在基础性实验阶段的学习成果、开阔学生的眼界和思路、提高学生对实验方法和实验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如RLC串联电路充放电特性研究和光电传感器特性研究实验等,学生可根据自己的专业方向、学分要求及特长爱好,选择实验题目。设计性实验:让学生按照给定的实验题目、要求和实验条件,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并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设计性实验。如:传感器综合实验、太阳能电池板室外特性研究等。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兴趣等选择设计性实验[4]。创新性实验:是与团队教师的科研课题相结合、与物理前沿知识相关联的实验。要求学生根据题目,查阅资料,自己独立设计实验方案,完成实验。期间,教师主要起指导作用,以达到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有所创新的目的。学生以团队的形式参加实验,可根据自己的能力完成部分或全部实验内容,要求学生以科研论文的形式提交实验报告。创新实验主要为:“卓越工程师计划”班、“李四光计划”班、“卓越医科计划”班以及有兴趣的学生开设。通过由低到高、从基础到前沿、递进式分层次实验训练,为以后学生专业理论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与创新能力方面奠定良好的基础。依托课程建设的“工科物理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省重点教改课题,已经通过了吉林省教育厅鉴定。


经济管理创新研究论文
化学分析仪器在环保水质检测方面的应用
分析化学在陶瓷原材料检测方面的应用及举例
秦腔的来源和发展
HACMP的历史和发展
象棋的变化和发展
试析我国内衣的发展趋势毕业论文
EDA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IP在EDA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中的意义
探究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论文
EDA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电子采购的应用和发展
工程施工中材料价格风险的控制与管理论文
浅谈塑木材料在园林景观工程中的应用的论文
相变材料对轻质建筑室内热环境的改善论文
材料语言在室内空间设计中的应用论文
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材料成本优化研究论文
浅析影视动画在教育教学中有效应用研究论文
高分子材料简历模板
生活中的高分子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