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旅游管理 > 正文

旅游管理专业发展现状与发展对策初探论文(第3页)

本文共计4663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6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2。专业社会认知度不高

  根据前面分析,在知晓度上,七所高校存在较大差异度,导致学生选择报考学校时,存在较大偏好度。专业就业率上总体偏低,说明专业教育存在较大问题。专业就业流失率较高说明专业市场吸引度不高,这与旅游业属于朝阳产业不相匹配。

  3。师资背景与专业匹配协调度不高

  在教育部学科专业设置中,旅游专业隶属于管理学学科,但仅有两所高校选择设立在管理学背景下,其余五所院校的教师师资大都具有地理学或中文学科背景,虽然可以从不同学科角度拓展旅游研究内容,但旅游专业思维毕竟不能等同于地理学的时空思维,中文文学的想象发散思维。

  四 重庆旅游管理专业发展对策

  1。拓展专业范围,实时发展特色方向

  前述七所设置旅游管理专业高校中,除西南大学外,其余高校的生源80%来自于重庆本地,所以其专业定位和拓展面临较大竞争压力。考虑重庆其余高校竞争实际情况和重庆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旅游管理专业可以进行放大或缩小两个层面专业发展定位。所谓放大型专业定位就是突破传统旅游专业局限于远距离和长时间研究特征,进行全方位休闲专业定位。这样一方面学生就业面较宽,另一方面也可以结合教师不同的学科专业特长。缩小型专业定位就是在传统旅游管理专业大方向基础上进行分市场群体的专业定位。如酒店管理方向新增商务酒店课程群设置,瞄准重庆商务客源日益增大趋势;旅行社方向深化专题旅游课程群设置,瞄准旅游发展的个性化需求日益增大趋势;同时新增会议展览服务管理方向应对重庆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需要。新增旅游策划方向,因为本科旅游专业竞争不是服务技能竞争,而是营销策划竞争,是创新能力竞争。

  2。外引内联,提高社会专业认知水平

  所谓外引,就是进行培养方式的改革,改变传统的、单一的课堂闭门式模式,通过进行与旅游产业界、旅游政府部门的联合合作进行订单式复合型人才培养;内联指旅游管理专业开设在地理学科和中文学科背景基础上的高校可以与校内外管理专业进行联合培养,提高学生的宏观战略管理能力。

  3。培养师资队伍,专业发展与研究方向有机统一

  通过进修、在职攻读学位、学术交流、企业顾问等方式提高部分非专业教师的专业水平。可与国内外知名的旅游管理专业院校进行合作与专任教师培养。让教师参与国内外知名酒店、景区、旅行社和旅游规划公司实践合作,担任见习经理或管理咨询顾问。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旅游学术年会交流或论坛研讨,积极与旅游理论前沿领域接轨。

参考文献

  [1]樊信友。关于我校旅游管理专业建设的几点思考[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S1):25~26

  [2]田凤。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毕业了,就业了吗?[N]。中国旅游报,2010。7。28

  [3]胡弼成、陈远位。尽快为高校学生开设思维课程[N]。科学时报,2010。6。1

  [4]牟红。塑造重庆工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工商管理化特色之我见——兼议理性智慧导向型旅游教育模式[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3(04)

  [5]张朋。论旅游类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培养路径[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25):55~5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