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化学论文 > 正文

初中化学实验对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论文

本文共计2275个字,预计阅读时长8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初中化学实验对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论文

摘要

     初中化学教学中,化学实验是教师为学生进行化学知识讲解,学生掌握化学知识的必不可少的学习方式.同时,化学实验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能够进行评定,也彰显出化学教师的实际教学能力.通过对化学实验的观看与动手操作,学生能够从中领悟化学知识,进而习惯以科学的眼光去看待问题.有鉴于此,初中化学教师应注重在实验教学中强化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对此,本文从注重强化基础性操作训练、对化学实验进行创新式设计、注重设计生活化实验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初中化学实验对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论文

关键词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操作能力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发展,设计各种方法提升学生操作能力.

一、注重强化基础性操作训练

  布鲁纳对于基础性知识的重要性曾作出这样的论断,其认为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使学生对学科中涵盖的基础性知识形成扎实的掌握,这样方才能够为学生后续的学科知识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就化学实验本身来看,其乃是由诸多基本操作共同组成的,如“中和反应”实验,就容纳了滴管使用、液体取用、试管振荡等多项基本操作.如果不熟练这个实验所涉及的基本操作,那么将无法顺利而准确地完成这个实验.第一,教师应为学生进行基础性化学实验操作演示.初三化学实验所涉及到的操作流程涵盖了实验所用反应物的取用、天平等器材的使用、实验器材的气密性检查、实验器材的组装和分解等.班杜拉曾论证过他人行为对个体潜移默化的'示范效用,其指出个体通过观察他人行为,形成感性认知,即便自身未进行实践操作,但亦可以在遇到外部刺激时作出相应行为.由此可见,教师为学生进行基础性的实验操作演示,将使学生通过观看教师的演示过程,掌握正确的实验技法,从而形成较好的化学实验习惯.第二,教师应注重在实验教学中凸显出操作要领.从以往的化学实验教学情况看,教材中对于实验操作内容的阐述相对较为繁冗,因而使更习惯于感性思维的初中生出现识记困难的现象,不利于其掌握正确的化学实验操作技法.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必须用凝练的语言对实验中的关键要领进行申明,从而使学生精准的理解实验的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

二、对化学实验进行创新式设计

  以往的化学实验教学,均是由教师掌控课堂,学生所能作的,便是在教师的布置下根据要求进行实验操作.此种教学模式尽管对学生的动手能力有一定的帮助作用,然而使学生的思维受到了限制,学生极易将教师所讲或者教材所载的内容视为唯一正确的实验操作方式,因而实质上学生沦为机械的操作者.针对这一弊端,教师应进行积极的化学实验创新,以便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养成.笔者在带领学生进行《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的探究实验时,在学生按要求完成实验操作后,笔者对学生进行了启发式提问,要求学生在课后使用其它仪器对实验进行改进和创新.经过教师的启发,学生的积极性很高.纷纷利用课余时间来到化学实验室自己设计实验.他们把家里已用过的盛药用小塑料瓶,用手电钻将瓶底打六至七个小孔,里面放少许碎玻璃片,塞上带有玻璃导气管的橡皮赛,加上水止夹,100毫升的烧杯中放入适量的稀酸,这是对实验装置上的改革;实验材料上,不是教材上指定的稀盐酸和大理石,而是家里作装饰用的水磨石(含碳酸钙)颗粒和无色液体稀醋酸等.实验操作上,他们取适量的水磨石装入盛有少量碎玻璃片的小塑料瓶中,塞上带有导气管的橡皮塞,加上水止夹,放入盛有适量稀醋酸的小烧杯中,需要制二氧化碳时,打开水止夹,酸液从小塑料瓶底小孔进入和水磨石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从导气管放出,不用二氧化碳是加上水止夹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将酸液又压回小烧杯中.无论仪器、材料以及操作流程的变化情况如何,最终的实验结果是一致的.通过教师设问的启发式教学模式,改变了先前按部就班的实验操作流程,使学生通过自行设计实验的方式,强化了其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同时使学生的实验创新思维得以养成.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