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全自动包药机风险控制经济论文
本文共计3890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3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浅谈全自动包药机风险控制经济论文
1医师开具医嘱
传统的手工摆药替换成机械自动摆药,在审方时间大大缩短的情况下,如何纠正因医师计算机操作失误或知识面不全导致的不恰当医嘱,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院计划引入医院专用审方软件,以期自动筛选错误医嘱和失误医嘱,使医嘱更加规范合理,从源头上阻断错误医嘱的分包。比如对于用法用量错误和具有药品配伍禁忌的情况,医师常将“1片*qd”错开成“10片*qd”或“100片*qd”,或是同一患者开具2种甚至多种同类药物,比如同时出现奥美拉唑片与埃索美拉唑片等。目前在尚未引入软件的情况下,除了部分包药机能通过设定包药数量上限而自动提示部分不恰当医嘱外,大部分医嘱仍旧由药师负责审核、发现并处理不恰当医
2全自动包药机使用
2.1设定药物填充量及预警量。为保证包药机在工作中的顺畅运行,需要提前填充药品,每天填充量视使用量大小而定,可通过查看消耗量统计表而确定。对于一些消耗量大的药品品种,做到填充满够用即可,以减少在包药机运行时填充的次数。对于一些不常用、消耗量低的药品品种,做到用完再填充,既方便查对库存量,又可保证裸片的质量,防止久置变质。每次填充药盒中药品时,必须双人核对,核对手中药品与需填充的药盒上标示的药品名称是否一致、规格是否一致、颜色与盒盖上样片是否一致、与药盒中剩余药品是否大小完全相同、剩余药片与填充药片颜色有无差别,全部符合后才能填充。有时不同厂家生产同规格药片颜色不一样,大小也不一样,甚至同一厂家生产同种规格的药片,由于生产批号不一样,导致颜色深浅、大小也不一样。因此应将填充的药片名称、规格、数量、有效期、填充药品的人员、核对人员等相关信息均输入计算机留作记录,以便追溯药片来源。
2.2药盒标注清晰规范。机器发生错误分包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药品种类、药盒名称与落位号三者是否一致。由于医院药品种类繁多,常有同种药品来自不同产地、同种药品不同规格的情况,填充时很容易混淆,需要提高警惕。而在包药机的每个药盒上标注填充药品的商品名并使其醒目了然,能减少错误填充的概率,如在头孢克洛缓释片药盒上标注“帅先”,在头孢克洛胶囊药盒上标注“希刻劳”。我科的做法是剪取原外包装盒上商品名粘贴于药盒下方,不但形象直观且易于区分。在操作中,必须认真核对,做到药品设定的位数、药盒位数、药盒落位号三者统一,如:塞来昔布胶囊,机器设定01号位,在机器外部药品一览表上注明“01塞来昔布胶囊”,每次填充该药品,需核对所填充药盒是否是标有“01”的药盒,该药盒又是否落入标有“01”药盒落位号中,以免发生填充错误。
2.3避免机器卡药及裂片。某些药品因自身剂型工艺或是药片与药盒出药口径大小不配套,会出现多漏或少漏1~2粒的情况。如麻仁软胶囊遇热易软化而出现粘连,出药时易出现多漏的现象;处理方法:将软胶囊提前密封冷藏,待机器运行时再填充至药盒中。有些药片由于本身制片工艺或是在药盒内芯旋转过程中摩擦易产生粉末,出现卡药,从而影响落药速度,干扰机器正常运行,这就需要提前将药片过筛而且填充时量不宜过多。例如大黄碳酸氢钠片,容易产生棕色粉末,粘附堆积在药盒内壁和落药口,影响内芯旋转,出现卡药。还有某些易裂片药品,如培哚普利片(雅施达),容易在内芯旋转过程中断裂,产生半片,会被机器误认为是完整的1片而落入包药袋中。因此,必须定期检查包药机中药盒,筛除半片药,保证分包袋上医嘱与实际落药种类和数量的统一。
2.4定期维护机器,控制环境温度。机器的错包率与机器维护质量是紧密相连的,如果机器内药品掉落的粉尘堆积越多,机器内部计数系统识别度会降低,错包率就会升高。我科除了每3个月工程师要定期维护机器外,每周还要定期清洗落药槽、漏药斗2次,用干布擦去粉末,后用95%乙醇擦拭清洁。全自动包药机是较为精密的设备,要求应安放于相对恒温、恒湿的.环境,在使用中央空调的情况下,每天应记录温度、湿度,确保房间湿度保持在45%~75%,在湿度比较高的月份,需开启除湿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