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艺术学毕业论文 > 正文

影视艺术批评简析论文

本文共计7439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5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影视艺术批评简析论文

内容摘要:

影视艺术批评是建立影视艺术与观影者之间联系的重要载体,对影视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三个方面阐释了影视艺术批评的价值维度,影视艺术批评的标准尺度,以及影视艺术批评的本体构建,试图为影视艺术批评搭建一个可行性框架。

影视艺术批评简析论文

关键词:

影视艺术;批评;尺度

  影视艺术批评是基于影视艺术作品的审美再创造活动,对于影视艺术的整个创造活动具有重要的价值。同时,由于影视艺术的美丑观以及创造者所处社会环境的不同,影视艺术批评标准也有多样的尺度。此外,由于影视艺术批评与影视艺术发展不平衡,也对批评者自身本体构建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一、影视艺术艺术批评的价值维度

  影视艺术作为一门视听艺术,自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备受追捧。影视艺术凭借着独特的媒介效应成为人们日常接触最多,最为大众化的艺术,其影响力与感染力也是其他艺术所望尘莫及。所以,深入研究影视艺术批评的价值对于影视艺术发展至关重要。首先,影视艺术批评对影视艺术创作具有重要的反馈意义。影视艺术批评家们通过对艺术作品的鉴赏,形成系统化的知识,对于创作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艺术创作者通过影视艺术批评的反馈不断地提高自己,认识自己。创作者由于自身的文化素养、民族、思维方式等方面的限制,导致艺术创作的一些不完美;这就需要通过他人的艺术再创造来认识自身的不足,从而给自身以积极的反馈,投入到新的创作当中。尤其是积极的影视艺术批评对于创作者自身的创作实践具有重要作用。比如,“鬼才导演”宁浩的小成本电影《疯狂的石头》和《疯狂的赛车》,这两部作品比较,后者的手法更为娴熟。当宁浩拍完《疯狂的石头》后,赞扬声和批评声不绝于耳,正是这种影视批评的相互探讨,使得宁浩不断地调整艺术创作的方向和水准,才成就了后来的《疯狂的赛车》,把黑色幽默的手法发挥得淋漓尽致。影视艺术创作者要不断的关注艺术批评的走向,多去阅读艺术批评的文章,倾听不同层面的声音,取百家之长,适时地对自己的创作观作出审视,投入到新的创作中去。换句话说,“如果创作者只是孤芳自赏、一味固守个性,就失去了其创作的生命力与社会价值。”[1]其次,对于受众来说,影视艺术批评能够提高受众的鉴赏能力和鉴赏水平,帮助人们更好地鉴赏艺术作品。西方接受美学所确立的读者的中心地位,这被看做是艺术系统的重要发现;特别是伊塞尔的“空白”,“‘空白’即‘未定点’,是作者在本文中为读者进行再造想象留下的‘空间’”[2],这在艺术史上曾引发重大的观念转变,曾一度把读者的地位捧上首位。现在看来有些过激,但不可否认的是,受众的身份得到观照,受众的地位被确立。但在当今影视艺术中,错误引导为迎合读者的审美趣味而忽视艺术自身的创作价值。但不可忽视的是接受美学的本意是要创作者注意到观众的价值,从观众的反馈来总结自身的创作经验,进而带来更多的艺术作品。可是细数中国的观影群体,大多是寻求感官刺激和生理快感的人群,能够给创作者带来反馈的观众凤毛麟角。大多数的电影公司迎合着大众的审美趣味,做着大众所期待的媚俗、小资、无厘头、恶搞等反传统的电影,更有的直接传播者淫秽色情。2014年的“快播公司”事件震惊全国,认为这有接受美学的理论支撑,传播者夺人眼球的色情内容,进而忽视少部分专业影评人的呼声,使创作者与观影者之间沟通陷入错误的死循环。在中国观影市场,大部分人缺少通识教育,缺乏艺术鉴赏的能力和专业的艺术修养。当代电影必须要处理好自身创作和观众反馈两者间的平衡,而不是丢弃自身的艺术底线,镜像表达为许多烂片。基于此,对受众正确的审美引导就显得至关重要。如今影视剧泛滥,受众对于影视剧的抵抗力在下降,受众与影视剧外化为直线传播,《娱乐至死》的国度正在蔓延。影视艺术批评必须要在受众与影视剧之间建立可选择的屏障,对艺术作品和艺术现象进行积极地评价,形成一些系统化理论化的知识;通过揭示影视艺术作品的好与坏、优点与缺点,给受众以正确的价值观指导,使观众深层次的去理解影视艺术作品和艺术现象,从而提高受众的鉴赏能力和鉴赏水平。比如说,在一些作品中普通观众只重视视觉享受,忽视影视作品背后的文化观。1987年张艺谋凭借《红高粱》走向了世界的舞台,获得了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这部影片以山东高密为背景,讲述了在抗战时期的男女主人公历经曲折后一起经营一家高梁酒坊,最后女主人公被虐杀的故事。但是张艺谋这部作品背后却有着更为深沉的含义。这部作品是根据莫言同名小说改编的,但张艺谋对小说进行大胆地改编。电影中对颠轿和制作高粱酒等进行大篇幅的展现,大胆的强化民间文化元素。结合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时代背景,这些民间元素暗示着旧事物。这些旧事物,旧的制度代表着旧中国,展现着对于中国社会发展的强大遏制力,而这种遏制力是当时中国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影片对于女主人公与男主公情感纠结的刻画充满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借此批判家族制度和传统文化,对自然人性进行高调的张扬和强烈的呼唤,对自由和生命力量进行赞美。第三,影视艺术批评对于影视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调节和导向作用。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尤其是在大众传媒中的体现更为充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大众传播媒介日新月异,尤其是电影电视,三网合一的大力推进,影视文化已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时代变化,电影电视都出现了娱乐化和商品化的趋向,影视剧数量高居不下,但隐患重重,高产背后是影视剧水平逐年降低,观众的审美水平也在持续降低。“观众的众多与精品的稀少恐怕是公认的事实,对此我们也无须讳言。‘量’的堆积和繁荣与‘质’的低劣形成了强烈的反差”[3],这是影视艺术面临的严峻考验。但是专业的影视评论机构和组织正确的批评对影视文化起到了重要的调节作用。比如,每年由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办,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中国影协理论评论委员会共同承办《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以及《中国电影艺术报告》,会对前一年度的影视发展作出评价和分析,给予电影发展调节和导向。《2014中国电影艺术报告》认为“2013年中国电影在剧作质量上可以总结为少数作品优秀,整体水平堪忧,具有思想和艺术冲击力的标杆性影片仍然缺席”[4]。再如,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出版的,中文核心刊物《艺术评论》就是最好的示范。每期都针对一些文化现象给予理论上的鉴别和探讨,以正确的价值观指导人们。综上所述,影视艺术批评作为创作者与观众之间协调的桥梁,调节着观影者与影视作品之间的沟通,间接地“减轻甚至消除影视艺术创造和欣赏中的消极因素和影响,从而引导并强化积极的文化倾向,提高它们的影响力,进而促进社会与人类思想的进步。”[5]

阅读全文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