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论文范文 > 正文

简述以语言为媒介的德育方法

本文共计2956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0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简述以语言为媒介的德育方法

  一、中国学校德育的现状

  每每谈到中国的德育,总会让人有一种扼腕叹息感觉。人们感慨为什么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家,为什么一个自称是礼仪之邦的国民,为什么一个一直强调以德服人的民族,却会在德育教育中存在着诸多的让人失望之处。柏杨在其所著的《丑陋的中人》一书中指出中国人身上存在着“脏、乱、吵”的问题,虽然这是那个年代的中国人所展现出来的精神面貌,然而,悲哀的是经过若干年的发展,在我们国家经济上取得突飞猛进的进步之后,这些问题在我们今天的中国人身上依然存在着。这些缺点的出现在我看来和我们当下整体的德育工作是存在着因果联系的,尤其是我们当下的学校德育工作。虽然个人成长是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的合力作用,虽然也有人指出不要过分的迷信学校在个体品德的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但是无论如何学校作为一个有目的、有组织、系统地进行教育的场所,在个体品德发展中的作用是不容推卸的。从这一点来看,我国目前的德育工作是存在着误区的。正如杜时忠先生指出我国当下学校德育教育中存在着十大矛盾,其包括:“德育首位”与“德育无位”的矛盾、德育政治化与德育生活化的矛盾、德育万能与德育无能的矛盾、思想统一与价值多元的矛盾、“大德育”与“小德育”的矛盾、传统德育与现代德育的矛盾、规范化德育与主体性德育的矛盾、德育工作者队伍数量大与专业化程度低之问的矛盾、德育高要求与德育低投入之问的矛盾、学校“主渠道” 与校外影响之问的矛盾。杜时忠先生从宏观上指出了中国当下学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作为一名接受了若干年此种品德教育熏陶的学生,对此颇有同感。而在本文中则主要是从细微处人手,主要探讨德育方法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作用,以及这种作用如何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得以发挥。本文主要论述的德育方法是语言法,即在学校德育工作中语言的运用。通过探讨语言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作用和我国当下学校德育工作中以语言为媒介的德育方法所存在的问题,以便使这种方法在学校德育中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

  二、语言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作用

  语言作为人在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工具,在学校德育工作乃至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作为广大教育工作者使用最频繁的一种工具,承载着无数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期望。语言的教育价值是无法衡量的,正是因为有了语言的存在才使教育成为了可能。从儿童牙牙学语时语言就已经发挥着它在教育中的作用。例如,一个刚刚会说话的儿童他会模仿他身边的成人所说的话,而其周围成人语言的良莠则会使该儿童表现得文明或没有礼貌,甚至是骂人。可见,语言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以语言为媒介的这种德育方法,从语言在德育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上来看可以分为以下三类:规范学生操行的“规范性用语”,评价学生操行的“评价性用语” 以及说明和论证道德规范或评价的“解释性用语”,在三种类型的语言中规范性用语在表达句式上有一定之规可循,其他两种类型的语言可发挥的空间较大。规范性用语所经常使用的旬式有:祈使句、陈述句和疑问句。相对而言,祈使旬所标的意思最为强烈,所展现的态度也最为强硬,往往也是伴随着指令、命令和倡导。例如,不要随地吐痰、请排队进教室等。而疑问句所表达的意思较为委婉,在具体的运用中学生也更容易接受,但同日蜞所表达态度也不够坚定。

  三、德育中语言运用所存在的问题

  纵观学校中以语言为媒介的品德教育存在着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首先,教师多采用控制性的说服教育。在这方面黄向阳和石鸥都进行了论述。石鸥在其《德育困境中的病理性说服及其诊治原则》一文中指出“尽管德育被提到首位,巨大的德育实践却并未收到应有的道德的效果,问题在于,传统的说服教育是控制性的,亦即病理性的。它由控制实施的真相进而控制学生的理解达到说服学生的目的。这种道德教育本质上是不道德的,从长远看则无效乃至产生负效果”虽然是无效的,但是长久以来我们国家各级各类学校中品德教育一直是延续着这样的无效,或者更严重说是达到了一种负效。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