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教育毕业论文 > 正文

中原民间艺术融入高校艺术教育的可行性分析论文

本文共计2520个字,预计阅读时长9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中原民间艺术融入高校艺术教育的可行性分析论文

一、河南民间艺术与艺术教育

中原民间艺术融入高校艺术教育的可行性分析论文

  河南民间艺术形式与种类纷繁多样、数量丰富、历史久远,质朴艺术表现风格极具地方特色, 是中原先民几千年的生活积淀与中华民间艺术的主要发源地, 并为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在这块土地上经历了无数的朝代更替、社会变革, 因此在中原地区出现许多拥有独特艺术色彩的民间艺术文化, 这里的劳动人民将其代代相传, 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原民间艺术表现形式, 它们有剪纸、浚县泥塑、木版年画、南阳玉雕、烙画、开封沛绣、汝南麦秆画、鹤壁黄河古陶等, 这些珍贵的艺术形式在中国民间艺术进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引起世人的高度关注。而其中最具代表意义的当属: 朱仙镇木版年画、浚县“ 泥咕咕” 为代表的河南民间艺术样式, 为中原地区的民众提供着对各个方面所需要的精神支撑, 对中原地域的艺术审美起到主要引导与代表的作业, 这些民风民俗在长期的演变与传承发展中形成了独具中原区域特色的艺术风格, 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民间艺术“ 基因” , 也对河南民间朴素的道德观念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地方高校艺术教育现状及问题

  长期以来, 教育在不断的发展, 艺术设计教学也要不断的更新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而现在一些地方高校艺术教育更多的还是采用西方较早的艺术教育模式, 对自身的民俗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一直表现出爱莫能助的姿态。所谓“ 中国设计” 这一理想, 举步艰辛。我国民间传统文化在艺术教育中的作用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目前地方高校艺术教育尚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地方高校艺术教育课程体系设置不科学, 普遍存在着理论与实践、目标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我国将中原民间艺术引入高校的专业课程, 已经实施在高校教学当中并不多见, 取得一定教学成果的高校更是凤毛麟角。地方高校应当提高对民间艺术的重要性的认识程度, 加大民间艺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在专业教学中的课程比重, 扩大中原民间艺术文化在校园的影响与传播。当今的大学生, 思维较为活跃,具有渴望创新与个性化的自我发展诉求, 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将重点放在如何突破以往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模式, 注重课程中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紧密互动, 将学以致用真正的落到实处, 并引导学生对自己地区的民间艺术产生学习的兴趣与创新的欲望, 积极的参与有关民间艺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的活动, 解决理论与实践、目标与现实之间存在的矛盾。

2.地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中缺乏厚重的文化底蕴

  有关于地方民俗文化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资源匾乏。目前, 我国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对地方民间艺术与非物资文化遗产资源对专业教学的重要性现在已经具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具体的实施与应用上却举步不前, 进行缓慢。地方高校本身就对艺术专业缺乏重视, 再加上艺术设计专业更多的是由任课教师自己对课程内容进行设计与安排, 使得专业课程缺乏系统性与科学性, 容易以教师个人的知识范围来设置教学内容, 这样就形成了课程内容设置的范围狭隘, 教学方法个人化、单一化。地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需要对当地的民风民俗进行系统的调研, 将中原民间艺术资源最大限度地引入到教学内容与课程设置当中, 利用地方的民间艺术文化资源, 活化自己的专业课程教学内容。

3.对中原民间艺术的传承人的培养迫在眉睫, 迫切需要高校艺术专业承担起这个育人的责任

  民间艺术都具有独特的传承与发展规律, 更多的是通过师徒口耳相传的方法进行传承, 这样的模式其实和艺术专业的教学模式有一定的相似性, 与高校艺术专业教学特点一致, 因此课题针对这样的相似性与一致性进行研究, 探讨出一套适合中原民间艺术发展的有效教学手段与模式。有利于地方高校艺术人才的培养。

三、中原民间艺术融入高校艺术教育的意义

  中原民间艺术对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中的很多课程都有密切的关系, 例如对图形课程、色彩构成、招贴设计等都具有借鉴意义, 并通过目前专业教学的现代化手段来拓展民间艺术传承的可行性空间, 提高地方高校艺术设计的教学特色与教学质量。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