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教育毕业论文 > 正文

浅谈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教育论文(第2页)

本文共计3245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1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三)运用激励机制,强化良好习惯

  教师要巧用激励机制,使语言强化和距离强化相结合,通过有声语言和肢体语言以及师生之间的情感来强化幼儿的良好行为;物质强化和精神鼓励相结合,用实物以及其他象征性的符号如笑脸、小红花等加以强化;时间的强化与机会的强化相结合,允许行为习惯好的幼儿有更多自由安排的时间,提供各种游戏活动的机会,为班级服务的机会等形式。这些都形成了一种合理的激励机制,促进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四)家园配合,重视不良习惯的矫正

  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教育不当、社会环境不良和幼儿园教育偏差等原因,也有自身发展水平较低的原冈。习惯矫正是一项相当艰苦复杂的教育工作。格思里的邻近干扰理论告诉我们,废除不良习惯的基本要则是,发现引起不良行为的线索并接着以同样的线索实施一种不同的反应。在此基础上我们采取了以下几种矫正措施:

  1.消除障碍。习惯不良的幼儿往往多有一种消极的态度定势,周围人际关系也不很正常。我们就从调整不良习惯幼儿与周围小朋友的人际关系入手,教师端正态度,真心实意地爱护、关心和尊重有不良习惯的幼儿;同时教育全体幼儿正确对待、热情帮助有不良习惯的小朋友,采取结对子一帮一、互助组等方法,使他们形成积极的情感认同体验和正确的态度定势。

  2.持之以恒。坏习惯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习惯矫正更有多次反复。这时我们要做到不急躁、不气馁,持之以恒,并落实检查督促的措施。如有位幼儿每天回家就看电视,一看就是几小时,我们及时和家长联系,通过电话、网络加强交流,互相配合,长期坚持,终于使这个幼儿改掉了坏习惯。

  3.及时强化。在矫正过程巾,我们还随时注意幼儿行为发展的闪光点和坏苗头,对前者及时表扬宣传,对后者及时控制。例如:有几个男孩户外活动时总喜欢去拔草坪上的草。教师发现这一问题后,立即在班里进行教育,并制定有关措施,“不踩踏草坪不拔草,否则罚停止游戏五分钟。”为了避免惩罚,多数孩子能够遵守规则,个别自控能力差的'孩子因违反规则受到了相应惩罚,体验到了后果,也不再拔草。

四、成效与思考

  通过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幼儿在以下方面有了明显提高。一是自我服务能力。能正确穿衣脱衣的从原来的55%提高到99%;整理物品的速度和能力相应提高;绝大部分幼儿会保管自己的物品:上_f楼靠右走从原来的90%提高到l()0%。但个别幼儿由于能力较差,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例:整理物品只是机械地随着大家一起整理,保管自己的物品有时还会丢三落四。二是文明礼貌。对正确掌握“早、好、谢谢、再见、对不起”等礼貌用语,幼儿从原来的54%提高到88%。但是,有些幼儿的礼貌用语在一定程度上是被动地运用,例如当一老师(不包括班主任)出现在幼儿面前,他们不会主动地问“老师好”,而当老师说了“小朋友好”后,幼儿才会说“老师好”。分析原因,一是这些幼儿缺乏主动交往的能力;二是可能受到社会、家庭的影响,缺少文明礼貌的环境;三是也不排除这些幼儿在陌生老师面前有胆怯心理。三是卫生习惯。为了让幼儿较快地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我们在培养幼儿良好卫生习惯的同时,还增加了一些难度来培养幼儿的意志。如:教育幼儿注意保护环境卫生,不仅自己不乱丢果皮纸屑,还要帮助别人做到,我们专门组织幼儿在幼儿园活动室里学扫地,通过多次训练,再加上家园合作,已有92%的幼儿在家里也学扫地。

  我们在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上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心得和有价值的规律,但在研究中也遇到了许多新的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譬如:幼儿之间存在突出的个性差异,针对不同的幼儿及幼儿发展程度的要求采取更为科学合理的习惯培养方法;幼儿习惯的养成需要幼儿园、家庭、社会同步进行,怎样更好地开展家长工作,来促进幼儿习惯行为的坚持不懈;将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幼儿的情商教展密切结合,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同步发展。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