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水利水电施工的关键工艺技术论文(第2页)
本文共计2813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0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3.3施工工艺控制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技术自上世纪六十年振动碾压技术出现以后,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坝体的高度也在不断增大,由最初的45m发展到现如今的233m,甚至利用各种岩石建造高度在300m左右的混凝土堆石坝,其运行状况同样可以接受。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应该对筑坝材料进行相应的填筑实验,分析其压实密度是否能够满足工程的设计要求,然后结合不同的分区,进行相应的工艺控制,主要控制参数包括摊铺厚度、碾压设备以及碾压遍数等[3]。
(1)垫层:垫层位于周边缝底部,铺层厚度约为0.2-0.4m,在传统施工中,需要在上游面超填0.2-0.3m,经水平振动碾压后,与激光控制反铲削坡,沿上游坡面进行振动碾压,并对坡面进行防护处理,施工相对复杂。而在挤压边墙施工技术初选后,可以先沿坝体上游边缘施工低强度的混凝土挤压边墙,确保其与垫层料每一层的铺筑高度一致,内表面倾斜,作为垫层料碾压过程中的横向支撑。为了降低面板与边墙之间的粘结力,需要在边墙的表面涂刷一层乳化沥青。该工艺技术能够减少施工流程,受天气影响小,而且具有良好的施工效率和经济效益。
(2)过渡层:如果在筑坝工程中,应用了挤压强技术,则应该先进行挤压强的施工,然后对过渡层进行铺筑,对于不同区域的交接位置,应该使用推土机进行平整,除去其中较大的块石,并进行碾压作业。
(3)主次堆石区: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的具体情况,可以对主次堆石区的施工进行控制。依据坝料平衡原则,应该对前期开挖的土方和石料进行充分利用,铺层厚度应该与一般的石料相同,加水后利用振动碾进行碾压。如果使用的堆石料为砂砾石,则可以适当减少铺层厚度。加水量的多少主要是根据岩石的类型决定的,通常占据填料的10%-20%,若采用砂砾石,则不需要加水[4]。
4结语
综上所述,在经济发展的带动下,我国的水利水电工程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筑坝工程的技术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是当前水利水电筑坝工程中一种比较常见的工艺技术,具有价低、工期短的特点,而且能够提升坝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相关技术人员应该重视起来,确保面板堆石坝技术的有效应用,促进我国水利水电工程整体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文典堂.探析水利水电施工中筑坝工程关键技术[J].江西建材,2015,(13):122.
[2]王晓春.水利水电施工中筑坝工程的关键工艺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31):210.
[3]贲伟.水利水电施工中筑坝工程的关键技术[J].科技展望,2015,(4):95.
[4]郦能惠,杨泽艳.中国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技术进步[J].岩土工程学报,2012,34(8):1361~13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