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教学论文 > 正文

浅议高校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与评估体系的构建(第3页)

本文共计4939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7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表1 高校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

三、高校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应用方法

  (1)评估信息的收集和分析

  根据高校教学质量评估要实现的目标,制定收集评估信息的手段和步骤,收集的信息要既全面又有针对性。信息收集手段可采用自评、问卷调查、实地考察和座谈会等形式。同时要对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使之成为评估的必要资料,从而为科学评估结论的得出奠定信息基础。

  (2)评价等级的确定

  上述高校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分2个层次,一级指标4个,二级指标26个。评估等级可以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4个等级,其中一级为优秀(86~100分)、二级为优良(75~85分)、三级为一般(60~74分)、四级为较差(小于60分)。评分值的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Q为评分值,i为二级指标的个数,bi为二级指标的分值,xi为二级指标的实际评分值。

  (3)评估指标体系的验证

  为了验证上述高校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是否科学适用,笔者采用此指标对本校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估,评估结果得分值为91分,为优秀,学校整体教学质量较高。办学目标明确,办学理念充分体现学校的目标定位和教学的中心地位。师资结构合理,且主讲老师的职称都在副高以上,青年教师有科学规范的培养制度和研究生以上学历。教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专业结构日趋合理,人才培养模式特色鲜明,稳定的校内校外实验实习基地为实践教学提供了多渠道的平台,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稳步推进,教改成果喜人,学校承担了省部级以上的教改项目多项,并在学校内部开展教改项目立项,取得了一些标志性教学改革成果,教学效果良好。

  各院系教学工作目标明确,教师队伍建设稳步推进,实现了新老交替,有博士学位的老师所占比例显著增加,教学条件明显改善,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效果明显,教学管理制度比较完善,教学监控保障制度和教学档案管理工作到位。

  课程质量和教学质量总体上比较好,绝大多数主讲老师符合岗位资格,课程教案、教学教学大纲、日历齐全完整,课程教学内容紧扣教学大纲要求,信息量充足,难易程度适中,教学方法注重对学生分析能力的培养,教学组织灵活,教学手段先进,教师教学态度认真,备课充分,上课认真,课程纪律好、气氛活跃、到课率高,教学效果较好。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学校实验室和专业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学内容和方法仍需改革创新,教学管理制度也需进一步完善。因此,建议学校尽快投入经费加强实验室建设和新专业建设,出台鼓励政策支持教师积极参加教学教研改革,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制度。评估结果基本上反映了学校教学质量现状,说明该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是科学的、合理的,对其他高校有普遍适用性。

参考文献

  [1]王根顺,邓红.我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评估的理性思考[J].高等理科教育,2003(2):12-17.

  [2]徐薇薇,吴建成,曾德伟.试论高校教学质量评估系统的构建[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2007,8(2):59-61.

  [3]初晓,林旭,张鹏.基于教师自主驱动的教学质量评价模式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4(35)23-25.

  [4]崔晓航,姜俊和.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估方法研究[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3,5(3):7-10.

  [5]徐幼林.高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柔性化设计[J].中国林业教育,2008(1):24-26.

  [6]王韶辉,史仪凯.我国高校双语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5):291-293.

阅读全文